投稿|造车新势力财报真相:理想小鹏“双雄”争霸,“三国杀”成历史?|财报热评( 三 )


三巨头中产品线最丰富的蔚来更不必说 。三季度 , 蔚来研发投入达11.9亿 , 环比增加3.1亿 。CEO李斌曾透露 , 蔚来今年研发投入预计为50亿 , 年底研发团队规模会扩充到年初的两倍 。
相比之下 , 理想的研发投入在造车新势力中处于较低水平 , 三季度研发支出为8.89亿 , 全年预计投入不超30亿 。
投稿|造车新势力财报真相:理想小鹏“双雄”争霸,“三国杀”成历史?|财报热评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理想财报)
外界也一度十分担心理想单一的产品线难以撑起未来 , 限制理想的扩张 。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理想营收增速并不慢 , 整体体量也没被蔚来和小鹏抛离——上面提到的营收、利润等等数据 , 都是例证 。
只能说 , 理想选择了一条和蔚来、小鹏不同的发展策略 , 且现阶段收获了不俗的效果 。
另一方面 , 研发投入的增加还不是最要命的——毕竟新能源车本就十分烧钱 。最令造车新势力们头疼的是 , 加快产品迭代之后 , 各种附加的营销、市场推广、让利活动都会让成本进一步上升 。
数据显示 , 蔚来三季度投入了18.25亿销售及管理费用 , 小鹏的销售和一般行政费用也达到15.38亿 , 理想则为10.21亿 。而从费用率的角度看 , 小鹏最为惊人——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达到26.89% , 远超过蔚来的18.60% , 是理想13.13%的两倍有余 。
 
交付量无法和理想拉开差距 , 营销和研发费用却双双高于这个竞争对手 , 蔚来和小鹏的前景注定布满荆棘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交付量称霸的小鹏之所以毛利率垫底、净亏损一马当先 , 除了受困于低售价之外 , 还跟过于烧钱的营销密切相关 。
2018年小鹏品牌发布会上 , 何小鹏曾说过:

“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 , 不在制造 。”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 , 小鹏早期“高举高打”战略取得一定成效 , 销量大幅上升 。但营销和优惠降价这种招揽生意的方法 , 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开始了就很难停下来 。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 , 一旦厂商在价格和优惠政策上出现多次反复 , 就会影响品牌信誉度 , 也会让消费者有被耍的感觉 。所以不少媒体都将造车新势力的“割肉让利”和疯狂营销 , 形容为“饮鸩止渴” 。
持续放大的亏损也证明 , 这种烧钱换增长的模式给小鹏带来最为沉重的压力 , 也加大扭亏为盈的难度 。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 , 最初达成毛利率转正成就的理想 , 也是造车新势力中最有希望彻底摆脱亏损的成员 。
但在控制好成本之后 , 理想难免也要继续走向扩张之路 。
交付量之外的鏖战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 “蔚小理”三强在扩张过程中都考虑得更加周到 。
首先 , 如上文所言 , 三巨头都在抓紧研发新车 , 抢占市场——小鹏的新车计划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 , 理想计划在2022年推出X平台首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蔚来的李斌早前则透露 , 蔚来ET7已经在9月正式下线 , 基于NT2.0平台打造的两款新车也在加紧开发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