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卖一间亏一间,软银也救不了OYO酒店( 三 )


IPO前 , 软银持有OYO的46.62%股份 , 为第一大股东 。为了公开上市 , 软银自称其为OYO的"投资者发起者" 。李泰熙持有8.21% , 他还通过RA Hospitality Holdings持有24.94%的股权 , 后者是开曼群岛的一个不透明实体 。一旦上市成功 , 这家估值9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近600亿元)的酒店品牌 , 有望让持股约33%的李泰熙收获200亿身家 。
如今OYO既要提升“量” , 即继续提升全球签约单体酒店数量 , 又要兼顾“质” , 即持续输出标准化的酒店服务体验 , 此外 , 还要持续加码高端市场 , 目前现金流显然不够维持其后续发展 。成立至今 , OYO已经历20轮融资 , 总金额超65亿美元 , 随着一级市场热情消减 , 如今向前抢跑上市便成为其唯一出路 。
但核心问题是 , OYO始终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 , 至今还未能实现“造血” , 这大幅降低了二级市场的热情 。
中国区大溃败 , 万店规模仅剩千家OYO一度也曾高调入华 , 然而高举高打式打法在中国似乎未能复刻OYO在印度的成功之路 。OYO的打法 , 简单来说 , 就是通过整合大量廉价单体酒店来提供标准化低成本的酒店服务 , 试图复刻在印度市场的崛起模式 。
从2017年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 , OYO采用轻加盟模式——即签约期一年 , 不收加盟费 , 只收取6%左右的佣金 , 同时OYO还会出资提供较低标准的装修设计 , 帮助加盟酒店更换门头 。自此 , OYO开始了疯狂扩张之路 。2018年10月底 , OYO宣布已经在中国运营6700家酒店 , 管理31万间客房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 OYO管理的酒店数量超过了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老牌酒店集团华住 。
OYO在中国市场能以黑马之姿迅速攻城略地占领市场 , 与背后雄厚的资本支持分不开 。
天眼查APP显示 , 自创立起OYO累计共完成20轮融资 , 金额超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400亿元) , 其中不乏软银集团、红杉资本、光速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 还包括了滴滴、华住集团、Grab、Airbnb、微软等企业投资方 。值得一提的是 , 微软在今年8月以90亿美元估值出资500万美元对OYO进行了投资 , 这也是OYO进行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 
投稿|卖一间亏一间,软银也救不了OYO酒店
文章图片
在资本的加持下 , OYO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实现中国300座城市覆盖 , 签约酒店数量合计1万家 , 客房总数达50万间 。但庞大的抽佣费、补贴、营销费用等也迅速榨干其现金流 。OYO也曾尝试自救 , 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2019年6月1日OYO更迭出2.0版本 , 将此前支付加盟费、简单抽成 , 转变为保底营收+分成的模式 。
OYO希望借此从粗放式扩张转到精细化运营的道路上 , 但这一升级版的酒店式“对赌协议”却并未带来预期效果 。由于OYO控制了房价的定价权 , 为提高入住率常以低于成本价格甩卖 , 酒店业主方在刨去支付给OYO的佣金及酒店的运营成本后所剩无几 , 2.0模式由此激发了一大批酒店主和OYO的矛盾 。除此之外 , 本地化管理能力不足、派系斗争不断、内部管理混乱 , 疫情如一剂催化剂 , 让原先一路蒙眼狂奔的OYO各种矛盾集中爆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