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卓宏|【祝卓宏专栏】千万不要忽视儿童抑郁症( 二 )


儿童心理僵化也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因素 。这表现为脱离现实的思维模式;经常幻想或担忧害怕未来;不能区分想法与事实,把想法当真;回避挑战或学习压力等等 。
僵化的心理会导致儿童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
第三,是家庭教养因素 。
不良的家庭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抑郁症 。有研究表明,儿童抑郁症与母亲有密切关系,与父亲关系不是很密切,特别是早年丧母的创伤事件对儿童抑郁有重要影响 。
父母的婚姻质量也与儿童抑郁症相关,特别是父母离异、分居过程孩子影响更大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婚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
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都会将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家境贫寒的儿童青少年患抑郁概率更高 。
第四,是伙伴关系及社会支持因素 。
人类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人们缓冲各种压力 。对于儿童发展来说,亲密的伙伴关系如同空气一般重要 。
但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者过分保护和溺爱,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善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与抑郁有较高的负相关,或者说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抑郁症的重要防护网 。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差的小学生比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小学生更易患抑郁症 。
第五,是学校、家庭应激性生活事件 。
儿童抑郁的促发因素往往源于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 。另外,有研究表明,寄养的学龄儿童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高于非寄养儿童,其原因可能是儿童突然离开了原来的家庭、朋友、学校及对他们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压力,导致情绪抑郁 。这在住校儿童群体里比较常见 。
因此,小学生过早住校是应激性事件,父母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我最近接待的两位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都是从小学开始住校,初中也是住校,疫情期间由于不适应在家与父母天天在一起,感觉被监管,从而发生冲突,导致抑郁 。
有些儿童由于躯体疾病住院也容易引发抑郁,原因可能是住院扰乱了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加上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使儿童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 。
另外,学龄儿童在伙伴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导致抑郁的重要诱因 。国内关于小学生自杀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言行不当是导致中小学生自杀的重要促发因素 。如2020年6月4日,江苏常州金坛区河滨小学一小学生缪可馨跳楼坠亡事件引发关注,涉事教师承认曾掌掴坠楼小学生 。
目前媒体报道的很多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也多与学校或家庭的应激事件有关 。这些案例中孩子未必被诊断为抑郁症,但这些孩子应对压力的心理脆弱性,往往与家庭教养有一定关系 。
儿童抑郁症是一个红色警报,提醒父母必须开始改变
每一个儿童抑郁症背后,都有很多家庭背景或学校背景 。不能把孩子的抑郁症只托付给药物治疗,这是所有家长和精神科医生都应该记住的 。
所有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也应该记住,不要排斥药物治疗,特别是有遗传家族史,以及有自伤、自杀风险的儿童患者 。
每一位家长都要知道,孩子的抑郁症只是一个红色警报,提醒父母必须开始改变,必须开始倾听孩子的心声,开始耐心陪伴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