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位居第一位,也称“一号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
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
文章图片


二、鼠疫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传染源
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 。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
鼠疫患者:肺鼠疫患者是引起鼠疫爆发和流行的最危险的传染源,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
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
文章图片


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
文章图片


三、感染鼠疫后出现哪些症状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临床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等类型 。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 。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 。感染肺鼠疫后很快便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 。
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
文章图片


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
文章图片


四、如何预防鼠疫
1.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场所 。
2.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鼠类、旱獭等动物,使用驱虫剂,做好防止跳蚤叮咬的措施 。
3.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
4.加强疫区群众宣传教育,做到“三不三要三护” 。
三不:
不接触、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狼、流浪狗、流浪猫、黄羊、旱獭等动物;
不要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
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
三要:
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要做到住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猫入笼,狗拴养,定期进行灭蚤处理;
对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疗,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时救治 。
三护:
要进行有效防护,人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必要时穿高筒靴子或防蚤袜子 。
在疫区、疫点处理过程中,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进行健康监护,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
要进行看护,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健康鄂尔多斯官方
审核:王晓君
【鼠疫|【疫情防控】鼠疫科普小知识】编辑:李春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