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洪涝过后的创伤、吸入性肺炎、低温……如何处理?一文总结!

央视新闻报道,7 月 17 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持续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多地道路、地铁等公共设施被淹,人员被困 。
创伤|洪涝过后的创伤、吸入性肺炎、低温……如何处理?一文总结!
文章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在 2011 年日本大地震中,约有 2 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中 90 % 的遇难者是死于海啸后溺水 。溺水(海水)后主要并发症是创伤、低温、皮肤脓肿与吸入性肺炎 。
洪涝灾害之后,继发的伤症该如何处理?
一、溺水后的吸入性肺炎
溺水常见的损伤机制是低氧、酸中毒与低灌注 。肺脏与神经损伤是主要死因,溺水事件对于所有重要脏器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
治疗早期肺炎常被误诊,因为早期影像学表现主要是肺充斥着大量水分[1] 。有研究发现在溺水住院患者中仅 12 % 合并肺炎而需要抗生素治疗[2] 。预防性抗菌治疗倾向于选择针对更耐药和更凶险的病原体[3] 。
吸入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有产气单胞菌属、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胞菌、肺炎链球菌及波氏赛多孢菌(Scedosporium boydii,一种真菌)等,虽然在 2004 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报道中有曲霉菌肺炎发生,但 2011 年日本海啸却鲜有相关报道[4] 。
用药推荐:
溺水后的产气单胞菌肺炎主要表现为快速的呼吸状况恶化,产气单胞菌通常对第 3 代头孢与氟喹诺酮类敏感[5] 。
肺炎链球菌肺炎按 2016 年中国 CAP 指南[6]推荐静脉青霉素 G、头孢类等,如青霉素 MIC ≥ 2 mg/L,则可考虑三代头孢,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肺炎通常推荐头孢他定、碳青酶烯类,可联合磺胺二甲嘧啶(SMZ) 。
铜绿假胞菌肺炎应选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如三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定、头孢哌酮,青霉素类中的哌拉西林,碳青酶类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另有研究报道了 10 例波氏假性阿利什霉菌性吸入性肺炎,死亡 8 例[7] 。目前认为伏立康唑治疗赛多孢菌感染最为有效[8] 。
二、创伤的处理
创伤可能是轻微的局部伤口,也可能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复合伤 。其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心肺骤停 。
损伤 24 小时后死亡的患者相对较少 。大多数创伤患者在现场或抵达创伤中心后 4 小时内死亡[11,14] 。
1. 创伤后首先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
具体步骤如下[9]:
?A 气道评估和保护(必要时保持颈椎稳定)
?B 呼吸和通气评估(保持充足的氧合)
?C 循环评估(控制出血和保持足够的终末器官灌注)
?D 伤残评估(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评估)
? E 暴露、环境控制(例如:脱掉患者的衣服,寻找所有可能存在损伤的部位,同时防止低体温)
2. 创伤后的紧急预防和预防性治疗措施
(1) 伤口处理
清创:急性创伤性伤口可能有不规则的坏死组织边缘或伤口内有异物,裂开的手术伤口可能有感染性渗出物、肠污染物、坏死的肌肉或筋膜 。这些物质会刺激产生异常的金属蛋白酶,并消耗愈合所需的局部物质,从而妨碍伤口愈合 。
最常用液体冲洗(液体冲洗对减少细菌负荷和去除松散的异物非常重要,应为常规伤口处理的一部分);
手术清创(存在坏死组织则表明需要手术清创以减少细菌负荷并防止感染后遗症);
酶清创(是指在伤口处应用外源性酶制剂,目前临床研究结果不一致);
生物清创;
伤口填充:对于伴较大死腔或潜行的伤口为减少生理性死腔、吸收渗出物/血清肿以及降低感染风险需要进行填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