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不过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

灰色周末 。
过去三天,我们失去了四位重要的老者 。
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
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
斯人远去,固然悲痛 。
Sir更害怕,是“不知失去了什么”的从众悲痛 。
关于袁隆平老人,Sir感慨的,不仅是他的成就,更是当他跟采访人员说,咱们不会再有饥荒时的表情 。
深吸一口气,“不可能了 。”
欣然里的悲叹,让我们看到荣誉成就背后的重担,与一位老者与众生共情的善良 。
吴孟超|“不过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
文章图片


那年吴孟超36岁 。
一切从零开始,着手3件事 。
1、找资料 。
去图书馆找到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高兴得不行 。
和同事方之扬翻译成20w字的中文版,这是中国首部肝脏外科方面的译著 。
耗时40多个日夜 。
吴孟超|“不过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
文章图片


△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2、做模型 。
不查不知道,这当中还隐藏一段有趣的往事:
中国肝病研究,竟然跟中国国球来了次“梦幻联动” 。
当时还是助手的吴孟超,目睹长海医院那例手术大出血后,发现想要安全切掉肿瘤,就得找准肝脏里密密麻麻的血管 。
可50年代,国际上根本没有公认的解剖方式 。
怎么办?
吴孟超翻遍相关文献,终于到一种方法,用注射器把溶解后的塑料从血管注入肝脏,等肝脏表面组织腐蚀后,血管就能显露 。
可这只是理论 。
当时吴各种实验都做了,依然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塑料 。
没想到,绝望之际,小吴从一则新闻中找到灵感——
1959年,容国团在世乒赛拿下中国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冠军 。
吴孟超突然心下一动:
这颗橙色乒乓球,不就是最好的塑料?
把乒乓球溶在丙酮里,再加入颜色,注入定型剂,一条血管的走向就出来了 。再多用几种颜色交叉使用,肝脏里所有血管都能搭建完毕 。
一顿操作,吴孟超把肝脏血管变得清晰可辨 。
中国人第一次看清楚了肝脏的血管走向 。
吴孟超|“不过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
文章图片


此番,耗时12个月 。
并在两年里,经过对200多例标本解剖,他在1960年首次提出按内部血管走向分区的“五叶四段”理论 。
这是吴孟超生涯的高光,也是他肝病外科“开挂之路”的始点 。
3、上手术台 。
可理论再牛,毕竟没有实操过 。
长海医院首例肝癌患者手术失败后第三年,又一位肝癌患者入院,此时国内外科医生们依然望而却步 。
还是吴孟超挺身而出 。
他被主治医生推荐,上台主刀——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 。
吴孟超|“不过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
文章图片


至此,有了统一和准确的解剖原理,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了90% 。
复杂的肝脏,被他用一次次的实验和模型,事无巨细地描绘了出来 。
那些隐藏在密集血管下的肿瘤,也因此有了能被安然取出的机会 。
现在回看,他的理论到底有多牛?
1979年的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包括美、苏、英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专家 。
那一场宣读肝脏外科论文的学者只有三位,他排在最后 。
那两个国外专家,切除肝癌的病患数目,加起来才18例 。
最后 。
吴老一出,全场寂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