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持续亏损、股价暴跌,水滴的保险不好卖( 二 )


相比2018年到2020年,2021年单季度的亏损几乎要赶上前几年全年的亏损额了 。这是由于水滴加大了营销投入,以亏损来换取营收规模增长 。
保险|持续亏损、股价暴跌,水滴的保险不好卖
文章图片

制图 / 深燃
最后看下成本 。
三季度内,水滴公司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12.92亿元,同比增长31.5% 。其中,运营成本为2.96亿元,同比增长49.2%;销售和营销费用为7.82亿元,同比增长24.3%;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11亿元,同比增长9.4%;研发费用为1.03亿元,同比增长92.9% 。
一来,销售和营销费用仍是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二来,水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加 。
财报中解释,销售和营销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第三方外包销售和营销服务费用、销售和营销职能员工的工资和相关费用等的增加 。不过,2021年二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2.449亿元,从三季度的表现来看,环比下降37.2%,说明水滴公司在成本方面有所控制 。财报中也承认,这是因为水滴公司在第三方流量渠道的营销费用方面减少了4.604亿元 。
总的说来,震荡下的水滴学会了控制成本 。不过,股价的暴跌仍是水滴的一大痛点 。今年5月7日,水滴公司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2美元 。上市首日,水滴公司便跌破发行价,报收9.7美元每股,暴跌19% 。半年后,每股1.51美元的股价更是不太好看 。
随着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外界对于水滴的疑虑也许会越来越多,能否重振股价,也是摆在水滴面前的一大问题 。
多次被罚款,水滴又添新伤外部环境不甚乐观,让水滴公司乃至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必须作出调整 。
原属于水滴公司三项业务中的水滴互助,于2021年3月31日正式终止 。以前,水滴公司的逻辑很通畅:先用水滴筹引流,再通过基础、小额的水滴互助获客,最后将形成平台信赖的用户引到客单价更高、收益更多的水滴保险 。
互助这一过渡环节砍掉之后,意味着用户从朋友圈的水滴筹链接进入,为亲友捐出爱心之后,直接被“推销”大额保险,难免引起用户警惕提防 。
不过,让水滴公司焦虑的不仅是外部环境,内部的新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刚刚过去的11月里,水滴公司摊上了两张罚单 。
先是11月9日,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被银保监会处以共计100万元的罚款 。银保监会罚单中显示,违规行为出现在安心财险和太平洋财险产品的销售中,处罚原因是在实际销售时,水滴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上述两款保险产品在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 。
安心财险涉及的四款产品中,有两款在银保监会的备案中说的是每月保费相同,水滴却按首月0元和首月3元收取首月保费,低于其余各分期保费 。另外两款在银保监会的备案中并没有说保费可以分期缴纳,而水滴在销售时却对年缴保费按月分期收取,首月保费3元,低于其余同等时间各分期保费 。
太平洋财险在实际销售中出现的情况与安心财险大致相同,银保监会的备案中仅有“按月缴费(首月投保0元,其余分11期支付)”描述,水滴却按“首月3元”收取首期保费 。
几天后,11月15日,湖北银保监局又对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作出警告并处以1万元的罚款,原因是2020年5月至12月,该公司未按规定为449名客服人员进行执业登记 。
“首月0元”“首月1元”“首月3元”,很多网友对于这种表述已经见怪不怪,也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曾被这种模式诱导消费过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水滴保扣费的投诉有200多条,消费者大多是通过同一逻辑“踩坑”:先是在网上看到了水滴保的广告,点进去之后被极低甚至免费的首月保费吸引,没有注意到后续的扣费条款,结果每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百元左右的保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