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关于硅料涨价,外界经常会出现两个错觉( 二 )


另外 , 占据成本接近三分之一的是电费 , 这意味着 , 只有具备电价区域优势的企业 , 才有扩产多晶硅的条件 。
虽然头部厂商近期纷纷出台大幅扩产计划 , 但是除了通威股份(6004358.SH)外 , 其他厂商基本要到明年才能有产能释放 , 除此之外 , 还有能耗双控的政策的限制 , 所以导致供给在短期内不可能提得上去 。需求高企而供给不足 , 价格暴增自然成为了合理的事情了 。
对产业链中游进行观察 , 可以发现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极为充沛 , 且扩产产能释放较快 。以硅片为例 , 2021年预计达到167GW的需求 , 但是产能扩充计划已经到384GW 。到年底前估计还有大量的新增产能 , 即便刨除产能替换和爬坡也已经严重过剩 。
最后再来观察终端需求 , 在平价上网背景下 , 电价是固定的 , 如果建设电站的成本过高 , 那么就会影响到发电企业的收益——利润过低的话 , 企业建设电站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 而这个局面 , 已经成为了行业在今年的共识 。
梳理过后 , 可以明显发现硅料和电站是两个话语权较强的环节 , 在供需两个源头都是强制约的情形下 , 就导致了一种结果——挤出效应 。
理解这个局面 , 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两端都是大哥 , 既要面子还要钱 , 夹在中间左右逢源的小弟日子 , 就会很难过 。
表现在光伏行业 , 就是产业链话语权低的环节会降价 。例如 , 去年价格暴涨的光伏玻璃 , 由于行业逻辑变化导致壁垒消除 , 加上其占据组件成本较大 , 故而首当其冲价格惨遭腰斩;
随后遭遇冲击的 , 则是微笑曲线末端的电池片、组件 , 价格一直涨不起来;最后这些产业链价格接近成本线无法再降后 , 光伏供应链失衡 。
在7月份 , 硅料小幅下跌给失衡的产业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 但是只要下游需求走强 , 硅料必然涨价 。产业链条上 , 各环节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行为 , 最终演变成了市场观察到的上下游博弈 。
这种博弈 , 在三季度结束后 , 仍然没有终结的迹象:上游原材料企业减产、限产 , 光伏原材料价格进一步飙升 。除了主产业链外 , 光伏辅材价格也进入上涨通道 。
其中 , 光伏玻璃价格重回涨价通道 , 光伏胶膜价格上调35% , 四季度或将持续攀升 , 光伏铝边框、支架原材料价格集中上涨 。
这造成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 那就是产业停摆 , 材料飙涨难解 。在这个背景下 , 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东方日升等主要光伏组件企业一度联合 , 呼吁恳请光伏行业协会等机构疏导产业链 , 避开抢装潮 。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 , 今年1-8月 , 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2.05GW , 同比增长45% , 但跟业内全年新增55-60GW的预期相比 , 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 , 今年会重演2020年在第四季度新增29.5GW的“抢装潮” , 从而实现甚至超越业内预期 。但在多项原材料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 , 着实难以达成 , 组件企业早已不堪重负 , 才有了本次的联合呼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