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教育之后,下一个强监管是否会是医药?

投稿|教育之后,下一个强监管是否会是医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资本计划
在继为促进教育公平,政府部门所颁布的“双减”政策之后,很多领域都充斥着强监管来临的这样一种声音 。先是游戏娱乐股票的一轮暴跌,房地产行业在已经多轮下跌后仍要经历一阵恐慌,而且鉴于中国政府对一个行业的强权性指令的不可预知性,外资在中国投资的政策风险加剧,外资近期持续抛售中概股,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一路暴跌 。
当新一轮集采来临,医药行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强监管是否会扩张到医药领域,仍是未知 。但不可否认,当强监管进入,医药及医院的部分公共属性让整个医药产业链面临重大调整 。
医药公共属性的源头【投稿|教育之后,下一个强监管是否会是医药?】要谈论医药的宏观经济问题,享德森的《健康经济学》一书是避无可避的经典医药经济学著作,但非药物经济学的学生很少有人去接触这样一本书 。2019年杰伊·巴塔查里亚等人重新编写《健康经济学》,并增加了在医药经济领域行为经济学等新的内容,为我们系统了解医药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医药为什么会成为公共物品 。并不是医药本身有多公益色彩,而是政府已经深深介入医药领域,使其变为一个财政学问题 。在医保系统中,政府色彩尤其浓重 。加上生命健康权的需求需要政府提供最为基本的保障,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从福利经济学出发,政府提供部分最基本的福利也是一种利益考量 。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政府介入医疗体系的力度也就越强 。因为在现有医疗体系下,医保报销比重最低比例已达到55%,每一元医疗服务花销便有最低0.55元是政府开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希望人均寿命提升,在医疗体系中,政府的医疗支出也就越多 。
而医保基金的压力增加势必增加政府与药企的谈判力度 。
从长期来看,医疗服务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支出项,在收入端(社保缴费人数)没有很大变动的情况下,长期支出本质是一笔本金的消耗 。
而医疗体系中政府、居民、药企三方关系中仅政府有能力维系这种平衡,政府便被迫承担起愈发积重的风险,而政府可能采取的方式便是强监管举措,无论最终的矛头指向的是对居民还是药企 。
02 强监管的预期与行动如果一个行业可以被定义为公共物品,那么政府的强监管也就有其必要性 。
医疗行业作为准公共物品,并未达到自然垄断的地步,有限的非竞争性使得医疗保障永远是最低满足的状态,现实中仍然很多人看不起病,而且一些高昂的生物药依旧使得众多家庭不堪承受 。
药企的定价权取决于药物是否排他性,并部分受制于政府管控 。如果是单一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垄断药,通常定价都是更多受控于药企,就像诺华的格列卫在CML领域的垄断地位 。
如今的医药市场已经出现众多分化,整个医药市场研发重心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药,中国药企也逐渐开始从仿制转向自研创新药 。生物类药品在整体医药市场份额逐年增加,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131亿美元,中国生物药也已经达到3870亿元 。
投稿|教育之后,下一个强监管是否会是医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