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一人肠息肉,全家高风险?或许是这5个家伙在“捣蛋”,别轻视了

肠息肉也就是生长在肠道黏膜的赘生物,这是由黏膜组织增生生成的,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息肉,后者癌变的可能性极高 。最让人们可怕的是,肠息肉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凡是有一人患有肠息肉,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肠息肉的风险也比较高 。
肠息肉|一人肠息肉,全家高风险?或许是这5个家伙在“捣蛋”,别轻视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肠息肉会出现家族聚集性?
1、遗传
肠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凡是父母亲患有肠息肉,那么下一代患肠息肉的风险比普通人高达好几倍 。
2、饮食习惯一样
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吃一样的饭,饮食习惯也会逐渐趋于相同,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增加患肠息肉风险 。
3、相同的生活方式
【肠息肉|一人肠息肉,全家高风险?或许是这5个家伙在“捣蛋”,别轻视了】炎症会促进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不良的生活方式易导致炎症反应,如过度焦虑或紧张、长期熬夜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慢性压力等 。
肠息肉|一人肠息肉,全家高风险?或许是这5个家伙在“捣蛋”,别轻视了
文章图片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这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不过也会增加患肠息肉风险 。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使得肠道内分泌异常,导致肠黏膜增生,进而使得息肉生成 。共用餐具会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成员中传染,因此导致肠息肉呈现家族聚集性 。
5、有家族聚集性慢性病
多种慢性病可引发肠息肉产生如糖尿病,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可损害周围神经系统,减弱皮肤黏膜抵抗力,易受到感染 。本身糖尿病患者受到感染后难以恢复,从而增加患肠道炎症风险,久而久之引起肠息肉 。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若一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没有做好生活干预,就会增加其他家庭成员患肠息肉风险 。
如何降低肠息肉癌变风险?
1、调整饮食
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饮食结构是引起肠息肉或肠癌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及时纠正饮食习惯 。以白肉替代红肉,蒸煮炖或凉拌来替代油炸,多吃含膳食纤维的绿叶蔬果和粗粮,少吃或不吃腌制和熏制食物 。
肠息肉|一人肠息肉,全家高风险?或许是这5个家伙在“捣蛋”,别轻视了
文章图片

2、维持粪便通畅
便秘可延长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持续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慢性炎症,甚至造成肠息肉 。平时应养成定时拉大便的好习惯,在固定的时间不管有没有便意都要去厕所蹲一下,长时间下去能形成条件反射 。上厕所时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玩手机或读书看报,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
温馨提示
腺瘤性肠息肉是肠癌癌前病变,若息肉直径超过二厘米、息肉数量超过两个、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及早通过手术方式切除,把患癌风险降到最低 。平时应少坐多动,每坐一小时应站起来活动5~10分钟;每天应有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如快步走、慢跑或游泳等,每周持续3~5次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每天的喝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特别是晨起空腹喝杯温水,能促进胃肠道蠕动 。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