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孤独的医保经办人,多了“尚方宝剑”后,监管医院变得容易了吗?

某地一位医保经办部门负责人,还来不及研读刚刚颁布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细则,就忍不住表示:“这对我们的工作绝对是好事!”
2021年2月19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二天,正是全国各地医保局工作部署最忙碌的时刻 。就在这一天,医保领域第一部法律条例——《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 。
一位南方某地市某医保经办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省市的同行一样,正忙于调试新医保管理系统测试上线,从事近二十年医保工作的他还来不及仔细研读《条例》细则,就忍不住表示:“这对我们的工作绝对是好事!”
一位西部某省医保人员的反应更是直接:“改变了医保基金监管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 。”他补充道:“医保部门多年来监管医院,并没有太多的依据;但如果不管,那就是监管不力,位置一直有些尴尬 。”
还有一些老医保人,对于《条例》的出台,有着更深刻、复杂的感受 。
南方某省原人社局基金监督科负责人刘荃(化名),在过去十几年内,作为医保基金的主要监管负责人,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医院 。他经历过和医院不同关系的转变,最初,从简单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到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观察者,再到对医院开始理解,成为协助医院了解医保基金监管细则、共同商议改变诊疗行为的“同路人” 。
对于《条例》的出台,他喜忧参半 。
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医保部门的基金监管终于有法可依;医保部门不再“单打独斗”,和公安等其他部门的联动也将被《条例》推动,以后对“骗保”不必调查清楚所有证据链后,再提交公安部门 。
但依旧令他无解的是,近年来,医保部门打击骗保的力度非常之大,但每年依旧有医院不断地“违规” 。他开始思索,医保基金监管是否能解决骗保的深层次问题?
他回忆,多年前,一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还可以开展“接生”,现在能做的项目少多了 。
现在,那些基层医疗机构,患者不断地被大医院虹吸,一年到头没几个病人 。“他们降低标准让患者住院,给病人开输液,我们往狠罚,他们很可能因此倒闭 。”作为医保人士,他开始思索,要解决医院骗保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医保部门加强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
“单打独斗”的医保经办机构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前,刘荃所在的部门被称为“人社局基金监督科” 。听上去好像是一个很大的部门,但编制只有几个经办人员 。
他们主要负责医保基金的具体管理工作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各地进行机构改革,纷纷成立地方医保局,他们的部分人员,被划分到医保局的经办部门 。
医保部门分为行政部门和经办部门两大部分 。行政部门,就是通常讲的医保局,负责政策法规制定等;经办机构,一般指医保中心,它是医保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也是具体执行医保基金管理的机构 。
刘荃所在的省,一个经办人员跟参保人员的比例大概在1:15000左右,即一个经办人员对应的服务人次是1.5万人;此外,医保经办人员还要管理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工作量极大 。此前,不少医保经办人员抱怨“人手不够” 。
省一级的医保经办部门,基本上就6个人一个小组,最紧张的时候只有三四个人,要管接近20家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疗机构,50万的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 。基金管理只是经办人员日常繁琐工作中的一块 。
多位地方医保人士表示,医保经办人员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懂医务、信息、甚至财务等专业知识 。“在2018年各地成立医保局后,一些经验丰富的医保经办人员,并没有继续从事医保经办工作,人才捉襟见肘” 。刘荃感到有些遗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