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疫苗,这个病毒“克星”是怎么起效的?

审阅者:钱海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人体有一种叫做“免疫系统”的东西 。“免疫系统”相当于我们机体派出的与病毒作战的军队,它们在接受到病毒入侵的信号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制造出士兵——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来抗击病毒 。
根据人体的这种特征,聪明的人类发明了病毒疫苗,那么病毒疫苗是如何作用的呢?
疫苗|疫苗,这个病毒“克星”是怎么起效的?
文章图片

一、模拟敌人——病毒疫苗
疫苗就是模拟的敌人,它们披着敌人的外衣,但是不具有真正的致病能力 。人们通过接种疫苗,预先把病毒的样子暴露给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告诉它们:“这个家伙就长这个样子,记住了,提前做好准备,下次它们再侵入,直接干掉!”
机体接种疫苗之后,会产生免疫反应,医学上称为“特异性免疫”,又叫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中,接受调动防卫的部队分为两类“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能够与病毒结合,消除病毒毒性,并被包括 T 淋巴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等杀死 。特异性免疫是一个具有很好记忆的家伙,能够记住入侵病毒的样子,当病毒再次入侵的时候,能够迅速识别,并快速反应将其杀灭 。
病毒疫苗的种类可以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前者只调动“B 淋巴细胞”作战部队,后者可同时调动“T、B 淋巴细胞” 。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这两种疫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会引发机体的哪些免疫反应?
疫苗|疫苗,这个病毒“克星”是怎么起效的?
文章图片

二、灭活疫苗——无致病性的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 。这种疫苗完全没有致病力,但相对保存了病毒的结构特点(医学上称为“免疫原性”),也就是说我们机体能够识别出来,并产生免疫反应,这一过程称为“免疫应答”,但这种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诱导产生高的免疫应答 。
灭活疫苗初次进入人体后,“B 细胞”接受到作战信号,在 T 细胞的辅助下,召唤出士兵——“抗体”,但是制作“士兵”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一般 2~3 周 。
在初次免疫应答中,有的 B 细胞就在接收到作战信号之后不分泌抗体,而是转化成为记忆 B 细胞,告诉机体:“我记住它们了,下次它们进来再喊我,我再立刻上场” 。
但当再次注射时,相同的灭活疫苗再次进入人体后,记忆 B 细胞遵守诺言,立刻被激活,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应答,分泌士兵——“抗体” 。此次所分泌的抗体总体和战斗力就大幅度升高了,而且随着接种次数增加而升高 。
因此,灭活疫苗需要进行多次注射,且需要有一定的间隔,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 。
三、减毒活疫苗——降低毒性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就是其中的病毒仍然残留有一定的活力,但是不会让人生病 。这种疫苗的特点是:保存了病毒的基本特点(免疫原性),还可以同时调动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
接种减毒活疫苗后,由于病原体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进入细胞内繁殖,T 淋巴细胞接收到“入侵”信号后,可以进化为“效应 T 细胞” 。“效应 T 细胞”就比较狠了,可直接杀伤被病毒侵占的人体细胞,从而发挥作用 。
因此,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持久,一般只需接种一次 。但这种疫苗具有一定的毒力,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不宜接种 。
疫苗|疫苗,这个病毒“克星”是怎么起效的?
文章图片

总结
接种疫苗相当于人为制造的“战争预演” 。疫苗就是模拟的敌人,它们保留着敌人的“特色”,为的是提前训练我们人体的“免疫大军”进行战斗预演 。但疫苗不具有真正的致病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