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历程( 二 )


2011年,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hina Organ Transplant Response System,COTRS)研发并上线运行,分配的优先度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采取区域、病情危重程度、血型匹配、组织配型匹配、稀有机会以及器官捐献者直系亲属等优先原则 。2013年8月,在总结分配系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规定所有捐献器官必须经过COTRS系统分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系统外擅自分配捐献器官,确保人体捐献器官公平、公正、公开可溯源的共享与分配 。
随着器官捐献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公民逝世后无偿自愿捐献器官逐渐占据移植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 。基于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于2014年底宣布,中国将于2015 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 。该举措得到了全社会的热烈响应和国际移植社会的赞扬 。
3.科学规范阶段(2015年至今)
经过近10年的改革,一个公平、透明、阳光的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的大气候正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018年,中国大陆器官捐献达到了6302例,实施器官移植手术20 201例,百万人口年捐献率从试点之初的0.03增长到了4.53,器官捐献和移植手术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提升型发展转变 。基于原有器官移植受者科学登记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6年建立了相应的器官移植的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国家的医学质量监控、监督和检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肾脏移植质控中心于2017开始探索了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并于2019年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号召器官移植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计划 。中华医学会启动了器官移植临床诊疗指南和规范的更新和修订工作:2018年出版了《中国器官移植临床诊疗规范(2017版)》;同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国器官移植临床诊疗规范》的修订工作,目前已修订并发表86部规范,正准备结集出版 。
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得到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界长期的支持和帮助 。从2006年开始,世界器官移植界的许多专家来中国进行帮助和指导 。2016年,在《中欧教育合作联合声明》的指导下,中国和欧洲的10所高校及多所医疗机构联合向欧盟委员会Erasmus+项目申请了中欧器官捐献领导力培训与专业输送计划,提高了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识 。
2015年以来,我们多次邀请国际专家来中国见证器官捐献的全过程,中国在器官捐献工作的透明和公开的事实给参观见证的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对中国的器官移植持怀疑态度的专家开始认可中国的器官移植体系建设和改革 。2018年3月,在联合国与梵蒂冈教皇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践行伦理行动”会上,黄洁夫教授首次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器官移植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被誉为“中国模式” 。会议认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的经验可以供世界上社会文化背景相似、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借鉴 。同年8月,在马德里召开的第27届世界器官移植大会期间正式成立了由中国提议建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器官捐献与移植特别委员会”,来自中国的两位专家参与了由31名专家共同组成的委员会,为世界器官移植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2019年12月6—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WHO、国际器官移植协会、各大洲移植协会和62个国家移植协会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与会专家盛赞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发展的成就,肯定了“中国经验”在移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论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发表了《“一带一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发展昆明共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