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2020诺贝尔医学奖背后:丙肝病毒是如何发现的?( 二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诺贝尔奖官网
然而,阿尔特在工作中发现,尽管去除了乙肝病毒,输血仍可导致很大比例的肝炎发生,对这些感染患者进行甲肝和乙肝病毒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从而否定了病毒漏检 。1975年,为慎重考虑,他并未直接称之为丙肝,阿尔特将这种新型肝炎命名为“非甲非乙肝炎”,阿尔特又借助黑猩猩进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导致这种肝炎的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 。但是,这种病毒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未能被隔离 。
在发现“非甲非乙“肝炎以后,鉴定这种新病毒称为当务之急 。科学家们使用了所有传统的病毒鉴定技术,依然一无所获 。
1987年,美国凯龙制药的霍顿小组和疾控中心布拉德利合作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 。当时,迈克尔·霍顿,曾在奇隆制药公司工作,承担了分离病毒基因序列所需的艰巨工作 。霍顿和他的同事从一只受感染黑猩猩血液中发现的核酸中提取了一组DNA片段 。这些碎片大部分来自黑猩猩本身的基因组,但研究人员预测,有些可能来自未知病毒 。
与此同时,1988年,阿尔特团队证实这种新型病毒存在于非甲非乙肝炎患者的血样品中 。1989年,霍顿小组正式鉴定出这种新型病毒,并更名为丙肝病毒(HCV) 。
丙肝病毒的发现是丙肝研究史上第一次突破,不久就建立了丙肝病毒检测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疾病的传染 。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 赖斯对分离的病毒样本中的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并推测其中一些可能会阻碍病毒的复制 。
通过基因工程,赖斯构建了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变体,它包括病毒基因组末端可能和复制相关的区域以及未失活的基因变异 。当他们把构建RNA病毒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脏中时,他们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并观测到了类似于人慢性肝炎病理变化,这是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不明原因的输血传播性肝炎病例最终证据 。
1990年,血库开启常规丙肝测试,1992年进一步启用高灵敏检测方法,从而使丙肝病毒基本从血库中消除,减少了丙肝通过输血传播 。
几位科学家也因这一贡献而获得了科学界的诸多奖励 。2000年,阿尔特和霍顿分享了著名的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3年,阿尔特和布拉德利获得了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 。
自1989年被发现以来,丙肝治疗迈出关键一步,1991年,重组干扰素的成功研发 。1998年,重组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的复合制剂,让远期疗效提高 。
丙肝病毒的鉴定:仅1%的人知道丙肝
“如果走在街上随便问一人,什么是丙肝?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平时吃的巧克力饼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教授曾向健康时报采访人员有些无奈地表示 。
丙肝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乙肝,在北京、上海进行的丙肝认知度调查中,只有1%的人真正了解丙肝,61%的人不知道丙肝特征,29%的人不知道丙肝名称 。多数人没有进行丙肝筛查和检测,理由是自己不会得这病,也没这个必要 。
事实上,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是一样的,即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只要接触到丙肝病毒就可能被感染 。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丙肝还有一个特点,也是大家容易忽视它的地方:丙肝病毒可在体内潜藏10~20年,有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症状,其漏诊率高达90%,不少患者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丙肝要趁早治,20岁的患者治愈率可达到70%,但50岁以上患者,治愈率只有30%~40% 。通用疗法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 。
人们曾一度认为,丙肝没有特效药,无法治愈 。但是,2013年起,一系列新药问世,丙肝正式进入完全治愈时代 。此后,一批治疗丙肝的特效药相继问世,使得丙肝的治愈率现在达到93%-10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