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冬奥闭幕,冰雪产业将何去何从( 三 )


由于滑雪运动对场地和装备的要求具有一定门槛,一次完整的滑雪旅程费用包括交通、住宿、雪票、装备租赁或购买以及一些隐形成本,如时间和医疗风险,毕竟从滑雪场到骨科医院的爱好者并不少见,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医院这句戏言也并非是空口无凭 。
多重成本叠加之下,如果想爱上滑雪这项运动需要钱包的支持,对这个冬天站在滑雪场上的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这是一项低频高客单价的消费产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虽然中国滑雪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当前“体验式”的一次性消费者占据滑雪市场70%以上,滑雪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需要“发烧友”来支撑,而这部分发烧友才是未来真正用复购率撑起滑雪产业规模的生力军 。
据Mob研究院《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的数据,43.3%的滑雪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且近四成来自于一线城市,这部分人群收入相对较高,消费升级意愿较强 。和许多行业类似,70%的利润是由30%的顾客创造的,后流量时代的商业追求的是复购率和用户粘性,忠诚的用户更有价值已经成为品牌们的共识 。
【投稿|冬奥闭幕,冰雪产业将何去何从】一名雪龄4年的滑雪爱好者表示,最初入坑时只是想着买一些贴身装备使用,如雪袜、手套、雪镜等,后来随着技术进阶开始对雪场租赁的雪板、雪服不再满足,在身边雪友的安利下入手了国外品牌的雪板以及学服,并且提到了他玩过的雪板已经有5块之多,全新购入和二手渠道都有尝试,每次换板时就会挂在二手平台交易 。
对于滑雪发烧友而言,雪板等装备像是一种消耗品,雪板的每次弯折与磕碰都在消耗它的寿命,一旦沾到器材二字“发烧”就会永无止境,对于滑雪装备品牌而言,这正意味着一个成熟市场的诞生 。
跟随着冬奥会的闭幕,北方漫长的冬季也即将随之而去,滑雪场的黄金雪季也落下帷幕,等不到下一个雪季的爱好者们开始了“反向迁徙”,由于北方天然雪场分布较多,南方室内雪场为主,不少雪友将会随着气温的回升向南方城市的大型室内滑雪场进发 。
闭幕的只是冬奥,滑雪爱好者们的热情才不会就此熄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