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这届女生,开始拒绝“粉红税”

消费|这届女生,开始拒绝“粉红税”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 | 张琳、曹杨、孔月昕、冯晓亭、谢中秀、马舒叶,编辑丨谢中秀,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又是一年3月8日,各大电商平台紧锣密鼓地为女生造节,拉动平台商品销量 。相比于节日本来的意义,围绕女性、进行促销的“购物节”氛围更浓 。有微博网友直呼,“这哪是购物节,明明是‘粉红税’节 。”
“粉红税”一词,由美国在1930年起草消费税体系时提出 。它指的是,某些产品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但针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价格不同,一般来说,女性的价格更高 。挑选“粉红”一词命名,或许是因为这是女性大概率更喜欢的颜色 。这也是男女消费者价格差异的多发区 。
比如消费者丫丫就发现,同一款的豆浆机,粉色比白色贵出了30元,“明明是同样的商品,只是换了一个大概率来说、更受女生喜欢的颜色,比如说粉色,价格就会比同类、同款、其他颜色的产品高 。价格的差异如何得来?因为颜料费用不同吗?”丫丫十分不解 。
但颜色只是“粉红税”最表象的表现,燃财经在豆瓣的“粉红税抵制者联盟”小组中看到,不少小组成员在吐槽,同个品牌、同系列的男女短裤,男生的短裤价格比女生更低,质感还比女生的更好;某品牌同款的男女鞋,男鞋价格比女鞋低了不少;以及某品牌的键盘,粉色价格也比其他颜色高……
2015年,纽约市消费者事务局曾做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从孩童时期的衣物玩具,到长大后的健康消费,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消费7% 。同时,摩根大通的数据也表示,每位女性平均每年多支出1300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元)“粉红税” 。
与女性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粉红税”相悖的,是女性收入并不如男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演讲中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女性的收入仍然只有男性的77% 。
这些年,随着年轻人消费意识、反消费主义的觉醒,除了男女款不同价格这种“粉红税”之外,女性开始反思一些“男性不需要”、针对女性而塑造的消费需求 。“为什么女生要跟‘美’有关,而且为了‘美’折腾自己,买护肤品、健身、美容 。但男生就不用?还活得颇为怡然自得?我们真的需要为了所谓的‘美’去消费那么多东西吗?”丫丫疑惑道 。
女性向来是消费的主力 。比如《人民日报》就综合各大平台数据指出,2020年女性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8万亿元;在垂直电商领域中,有70%-80%的购买群体为女性,占据了消费者的“半壁江山” 。这也是各电商平台、商家愿意围绕女性消费需求做文章,甚至为了拉动女性消费而去营销、鼓吹一些不存在的消费需求的原因 。
但现在,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商家布下的“粉色”消费陷阱,不再心甘情愿当“韭菜”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规避这些“粉红税”,回归理性 。比如不再购买“女性专用”、寻找“平替”等 。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女性朋友一起聊聊“粉红税”,看她们是如何识破和应对日常消费中的“粉红税”陷阱的 。在她们中,有人抛弃“颜值溢价”,爱上“经济适用”;有人购买个护用品不再局限于性别限制,反而发现便宜好用的好物;有人尝到甜头,不爱女装爱男装;有人通过“粉红税”识破消费主义真面目,开始践行极简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