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蓝瓶咖啡,不想成为「网红」

投稿|蓝瓶咖啡,不想成为「网红」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luebottlejapan

文 | 蓝洞商业,作者 | 贾紫璇,编辑 | 焦丽莎

三年前的美国波士顿,95年的微博博主Linlin买过第一杯蓝瓶咖啡,上海首店开业当天,早上五点就去排队,出门前还特意冲了一杯咖啡给自己提提神 。
立下“不是第一位不拍视频”flag的她,七点钟抵达时,前面已经有接近100人在排队 。
就在2月25日,Blue Bottle Coffee(下称:蓝瓶咖啡)内陆首店正式开业 。蓝瓶咖啡带着它的故事,来到了上海 。一时间,各大社交平台被排队买蓝瓶咖啡的盛况霸屏 。甚至是上海电视台等在内的当地媒体的报道,也让当天上演了一场咖啡盛宴 。
上午十点,排队的人群已经有300多米 。下午两点半的下午茶黄金时段,蓝瓶咖啡已经停止排队,因为两点半以后排队的人,喝到咖啡的时间要接近晚上九点 。
六七个小时的时间,等待一杯咖啡,有人甘之如饴,有人感到费解 。天天告诉「蓝洞商业」:“实在没什么味道,买了杯寂寞 。”
小红书上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八点开门后陆续放人,但是这速度让我一度怀疑是故意制造‘饥饿营销’的假象 。”“秉承‘来都来了’的原则吹了两个小时冷风,点单后还要继续等,咖啡的口感和周边产品都温暖不了我 。”
据「蓝洞商业」观察,在上海疯抢这杯咖啡的人,主要是四类人群:咖啡发烧友——从业者、爱好者;小蓝瓶忠实粉丝——抢购周边主力军;追热点的网红博主——摄影装备齐全、现场直播;精致的城市生活家——有钱有闲 。
小蓝瓶的吸引力,当然不止一杯咖啡 。蓝瓶咖啡微信小程序上的咖啡豆与周边:带蓝色瓶子标志的胶带、马克杯、滤杯、徽章等,当天也被抢购一空 。
在上海工作的天晴告诉「蓝洞商业」:“我的朋友们真的是在抢购,她们还跟我抱怨开业当天没有抢到蓝瓶咖啡徽章,很遗憾 。”
早在2月初,蓝瓶咖啡就开始了宣传造势 。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打出了“2022年2月25日,静安区长安路908号,蓝瓶咖啡上海裕通路店”的字样,小红书博主也纷纷发出笔记预告,彼时关于“Blue Bottle”和“蓝瓶咖啡”的话题页已经有近31.7万的浏览量 。
首店选址也颇有意味,是上海苏州河畔的一栋二层小洋房 。开业当日,在长安路和裕通路交叉口百米外,蓝瓶咖啡仅用其标志性的蓝色瓶子Logo对外展示,相邻一栋建筑顶层的巨大广告牌上一句“Hello,Shanghai”,这是蓝瓶咖啡独有的风格:简约而低调 。
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咖啡品牌,曾被贴上“咖啡界的Apple”“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先驱和代表”“精品咖啡店典范”等标签 。如今已经在美国拥有72家门店,一路从旧金山、洛杉矶火到了日本、韩国以及全球 。
带有日本精品咖啡风格的美国品牌、曾为单簧管音乐家的创始人、灵感来自17世纪“维也纳战争”的名字;再加上“只售卖48小时内新鲜烘焙的有机咖啡豆”、主打单一产地咖啡的概念,足以让这只“小蓝瓶”成为咖啡界的“朝圣符号” 。
弃乐从商蓝瓶咖啡创始人詹姆斯·弗里曼有一句话广为流传:“现代人步履太匆匆,即使喝咖啡也不带感情 。”
2002年的他,还是一位乐团的单簧管兼职演奏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赚着勉强维持生计的薪资,Blue Bottle的开始源于他对咖啡的热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