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长音频求解广播剧( 三 )


猫耳FM的前身是2015年正式上线的MissEvan弹幕音图网,后者号称国内第一家以分享弹幕、音频、图片为主的网站,简称M站 。2017年,MissEvan弹幕音图网改名为“猫耳FM”,一年后被B站收购 。归于B站旗下的猫耳FM有“音频版B站”之称,二次元风格浓烈 。为开发广播剧的核心优势,猫耳FM每年都致力于寻找有潜力或超高人气的网文IP并与之签约,从而拿到独家制作版权 。
虽然猫耳FM鼓励广播剧爱好者积极投稿,但原创的广播剧即便在质量上达到了标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突围,即达到热门IP的声势和影响力 。在猫耳FM的完结排行榜上,播放量前百名几乎全部是网改广播剧,其中就包括以晋江文学城墨香铜臭的小说为底本、吸引原著粉丝氪金无数、单季最高播放量破2亿的现象级广播剧《魔道祖师》 。
依托网络文学大IP的策略让猫耳FM不愁没有用户 。现在看,只要网文屹立不倒,其对应的广播剧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容消费客流导入进来 。
位居长音频行业领先位置的喜马拉雅FM也较早切入了广播剧,迄今多有探索,中间也曾有过因为某些网文改编的速成式广播剧触碰了版权问题而不得不将相关作品做下线处理的波折 。需要明确是,仍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喜马拉雅等平台在音频业务上条线众多,而广播剧只是其庞大矩阵中的一个分支 。
横看广播剧这条赛道,垂直于此的猫耳FM有所不同,或可算得上行业风向标,当然其问题也已被广泛关注到:猫耳FM因内容审核漏洞及违规传播不良视听内容等问题已不只一次被主管部门警告及处罚,而且其改编题材强烈依赖网络小说尤其是女频网文,则意味着其受众范围向年轻女性的自我锁定,而这也为猫耳接下去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
要知道,书粉的狂欢可以带来热度,却不能保证出圈 。如果男性及大多数成人用户被排除在猫耳FM之外,广播剧的普世化就注定无法成为现实 。
试图打破这一瓶颈的事件是2019年底《三体》广播剧在喜马拉雅FM的成功登陆 。
被视为“中国科幻之光”的刘慈欣,自从携原作《三体》拿下雨果奖后,受欢迎程度指数级增长,读者不论男女,几乎遍布各个年龄层 。虽然改编后的《三体》没有完全克服喜马拉雅FM广播剧一贯旁白过多的弊端,但招标729声工厂后交出的答卷凭借对书中诸多名场面的神还原,还是收获了多数“大刘粉”的正面肯定 。
对于像《三体》这样爆火的“科幻界第一IP”,本该有大量资本紧盯变现,可它的影视化道路却走得并不顺遂 。2021年国产剧版《三体》历经波折后放出的3分钟预告片被观众挑剔五毛特效,而由《权力的游戏》班底参与制作的网飞版《三体》在筹备期就出现了亚洲面孔匮乏的选角问题,主演阵容发布后更是有网友用“两眼一黑”来形容自己绝望的心情 。
同样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照现下趋势来看,广播剧比影视剧更容易做到忠于原著 。尤其像《三体》这类糅合了历史与社会思考的硬核科幻,单纯借助声音的呈现方式相比画面而言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部分在视频中稍显敏感的内容也可以得到适当保留 。这也是《三体》国产剧死磕十几年未能落地,最后却让广播剧顺利抢占了先机的部分原因 。
2022年1月,连载两年多的《三体》广播剧以总播放量破亿的成绩宣告全六季完结 。在推广方面,考虑到平台受众属性,喜马拉雅FM没有像猫耳FM那样凸显声优在二次元世界的咖位,而是通过邀请毛不易、谭维维等人气明星演唱主题曲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影响 。“超级IP+顶级配音团队+明星引流”的制作模式让喜马拉雅在猫耳的成功密码上更新一步,即力推广播剧从小众到大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