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艺片,拿奖再多也没人看?( 三 )


【电影|文艺片,拿奖再多也没人看?】当然,这并不是要求艺术片像商业片一样按照成熟的“套路”去讲故事、获得观众共鸣,而是在强调“一旦对票房有高一点的期待,就必须足够了解市场和观众” 。
而市场层面,也应该给到优质的艺术片更多的机会 。
“偏小众的艺术片不像商业片那样,能在短时期内、一次性地吸引众多观众、释放高票房,艺术片的观众是慢慢、一点点地集聚起来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曾对毒眸表示,艺术电影要找到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还是需要在长线放映的机制,慢慢去吸引可能喜欢这部影片的观众,“商业片的发行和放映模式,在小众艺术片身上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
艺术院线、分线发行是艺术片的一种选择 。在像艺联这样的艺术院线长线放映,稳定地获取观众注意力、培养期观众的机会,集中核心观众后把口碑释放出去、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影|文艺片,拿奖再多也没人看?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也有越来越多艺术片将放映阵地转向了网络 。版权售卖或者分账模式获得的收益,都可以成为艺术电影重要的收入来源 。当大银幕不能满足电影被更多人观看的愿望时,小屏也有机会帮助影片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 。
虽然可以预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那些在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文艺片还是要面临票房维度的挫败,但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来说,仍然需要这一类影片源源不断地出现,去探讨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更新影像艺术的发展阶段——
大众与小众并存,不管是什么类型、讲的什么样的故事,只要是好的电影,都有权利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
而回到最开始的话题,电影节存在的意义,在于表彰优秀的作品,鼓舞和激发更多电影人电影创作的动力 。电影节电影有院线梦也再正常不过,毕竟“被观看”一直是电影的宿命 。
只不过,如果对票房市场有期待,那么电影人要付诸的努力、背负的东西,都要更多一些,在票房上折戟,或许只是做电影这件事诸多困难中的一个而已 。
电影|文艺片,拿奖再多也没人看?
文章图片

贾樟柯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很多人有自己的方式来面对,像贾樟柯导演的片子从来没有在国内卖得特别好,但他依然有多重努力去保证拍电影这件事的“收益”,也有更多的尝试去做和电影相关的事;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大批并没有专注于用票房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导演,用微薄的资金和持久的投入,继续着他们的电影事业 。
因为大家都明白,在任何一个电影市场里,继续认真勇敢地做电影,几乎是对抗那些所谓的“不公平”唯一的、最好的方式 。
期待电影“野马们”继续生猛,自由驰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