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为什么中国VC/PE大多不“克制”?

投稿|为什么中国VC/PE大多不“克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家办新智点
规模是收益率的天然敌人 。
然而 , 相对于美国同行们 , 中国VC/PE对规模显得不那么“克制” , 尤其是头部机构大额募资频发 , 规模不断跳涨 , 动辄百亿规模 , 极尽扩张之势 。
为什么中国的VC/PE大多不克制?作为LP , 家族办公室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家办新智点》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 。
20年前的分水岭1994年 , 网景上市 , 惊人的股价表现 , 掀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热潮 。
当有机会扩张时 , 大部分VC/PE机构很难抵抗这种诱惑 。于是 , 在“互联网造富神话”的诱惑和催化下 , 美国诞生了一大批VC/PE机构 。其中 , 于1999年成立的红点创投第一期基金便募集了5.5亿美元 。
与此同时 , 一些老牌的大公司(IBM、英特尔、微软、通用电气等)、一些“中生代”公司(Adobe、思科等)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网景、雅虎、亚马逊等也纷纷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或部门 。
然而 , 2000年 , 美国纳斯达克出现断崖式下跌 , 就像夜空中腾空而起的烟花 , 瞬间销声匿迹 。其中 , 思科损失惨重 , 2/3的财富直接消失 , “互联网造富神话”很快破灭 。
如今 ,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挺过来的那些美国基金 ,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变得愈发成熟稳定 , 募资节奏、投资节奏和退出结构相对合理 。
其中 ,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旧金山的老牌风投Benchmark Capital 。2004年至今 , Benchmark单支基金募资额基本都保持在5亿美元以内 。
美国风投机构NEA创始合伙人克拉姆里奇以耐心出众而出名 , 他曾说 , “我曾投资了一家企业 , 这家企业‘隐形’了10多年 , 但这个企业将改写清洁能源行业已知的游戏规则 , 这是真正的长期投资 。”
相反 , 中国互联网公司多诞生于1999年 , 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崩盘时 , 除网易、新浪和搜狐受到一定影响以外 , BAT幸运地躲过了这次股灾 , 而此后 , 中国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飞速成长的 , 还有中国的VC/PE行业 。就像被扔进平静湖水里的石头会泛起层层扩张的涟漪一样 , 当这种“无边界”跨界到投资行业时 , 边界就被打破了 。
“VC机构就像‘八爪鱼’一样 , 只要有能抓取的机会 , 就一定不会放过 。”VC资深从业者Lily告诉《家办新智点》 , “中国的VC‘没有边界感’ , 在不同性质的资产类别之间可以轻松跨界 。”
为了抢占各个行业的红利 , VC/PE在快速地扩张着规模 , 大额募资频发 , 募资规模动辄百亿 。据《家办新智点》不完全统计 , 2020年 , 在超百亿(人民币)级募资规模机构阵容中 , 便包括高瓴、红杉资本中国、启明、鼎晖等一众机构 。
02 “这是被市场逼的”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史上 , 伴随着90年代互联网浪潮和VC/PE机构的快速扩张 , 一众创业项目对估值也高到离谱 。如Benchmark投资eBay后 , 不到两年时间 , eBay的估值便涨了1000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