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富士康造车,代工巨头已别无选择( 三 )


不过 , 此前的种种动作均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的代工 , 并未涉及到整车制造方面 。
2015年3月 , 富士康与腾讯、和谐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 , 成立和谐富腾(拜腾汽车的前身) , 首次将业务领域拓展到了整车 。但到了2017年 , 富士康和腾讯相继退出 。
随后 , 富士康向宁德时代投资10亿人民币 , 2018年 , 领投小鹏汽车22亿元B轮融资 。
2020年1月 , 菲亚特·克莱斯勒证实 , 正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组建合资企业 , 生产电动汽车并涉足车联网业务 , 双方将重点开拓中国市场 。同年7月 , 台湾车企裕隆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 裕隆在大陆“将与富士康携手共创电动汽车市场” , 这也为此次富士康车型的发布奠定了基础 。
而富士康造车之旅曾经最为接近成功的 , 还属2021年初与拜腾汽车的二次牵手 。
2021年1月4日 , 富士康与拜腾汽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为拜腾汽车提供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 , 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 。
但此时的拜腾已经成为了浪潮中裸泳的选手 , 公司因为资金不足 , 倒在了投产的“前一天” 。对此 , 富士康提供了2亿美元的资金予以帮助 。
可惜的是 , 此后的拜腾依然负面消息不断 , 2021年4月 , 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下令 , 对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拜腾的德国子公司Byton责任有限公司进行临时破产管理 。
富士康的这2亿美金显然不足以支撑拜腾的“复活”之路 。2021年6月底 , 富士康宣布终止与拜腾合作 , 二次牵手再次宣告失败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布局终获进展 , 这家靠代工苹果手机成名的公司 , 在造车之路上已然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
03、小马拉不动大车新车的问世 , 无疑给富士康赚足了面子 , 富士康代工的标签就此被揭下 , 公司开始转战整车制造的红海市场 。
但在汽车行业 , 从代工厂到整车厂 , 中间其实隔着千山万壑 。
对整车厂而言 , 考验更多的是各零部件匹配、系统匹配的集成的能力 , 涉及范围囊括了整车架构的布置、底盘的调校、用户交互等整车方面的关键性能 。
代工厂虽然可以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弹簧、减震器 , 但只有整车厂才能依靠这些零件匹配出新车型适合的悬架系统 。
因此 , 在自上而下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中 , 整车厂无疑处在“链主”的位置 , 负责供应链的资源整合 。而代工厂处于“链尾” , 仅需提供原材料的生产 。
这显然是富士康现有技术储备之下难以逾越的鸿沟 。
为了填补这一鸿沟 , 富士康已然找到了帮手——同属台湾的企业裕隆汽车 , 本次新车发布会上除富士康外的另一主角 。但事实上 , 作为一家汽车整车厂 , 裕隆却难言成功 。
在与富士康联姻之前 , 裕隆汽车曾与内陆车厂东风汽车有着不解之缘 。2010年底 , 双方合作成立了东风裕隆 , 该公司首款投产的车型 , 取名为纳智捷大7 。
这是一款中型SUV , 竞争对手为丰田汉兰达 , 凭借着18.8万的起售价、颇高的配置 , 纳智捷大7曾一度引起不错的市场反响 , 坊间称其“20万的价格拥有50万的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