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从糖精到赤藓糖醇,饮料里甜味剂的更迭真相( 三 )


尽管甜味剂还面临着诸多争议,但其在规范使用下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肯定 。据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建的科普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中的科普文章显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食品安全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加拿大卫生部等机构对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均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也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2018年,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了《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称按规定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消费者在购买前应当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
实际上,代糖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是国家对低糖饮食的倡导和消费者自身对控糖的需求 。2019年7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强调了糖尿病在我国的多发性,并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 。该计划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 。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
而从现在的科学证据来看,高糖对于健康的不利影响是直接而明确的,这也促生了代糖行业的发展 。阮光锋认为,甜味剂市场还会继续增长,毕竟在健康中国、减糖(三减)的背景下,肥胖率增加,人们对控制体重、吃得健康的意愿会更加强烈,对代糖食品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现阶段来看,想要吃点甜的,甜味剂依然是比较好的选择 。
新京报采访人员 / 王子扬
摄影 / 张明璇
编辑 / 祝凤岚张明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