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匹林|1岁儿童输液后死亡,赖氨匹林被斥“夺命退烧针”!

赖氨匹林|1岁儿童输液后死亡,赖氨匹林被斥“夺命退烧针”!
文章图片

大批“神药”的好生意告吹
作者:冷婧
来源:健识局
全文2100字,阅读需7分钟
退烧针又引发医疗界热议 。
12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称,山西朔州应县一名1岁儿童因喉咙嘶哑,到应县和谐医院就诊,接受一系列打针、雾化、注射等治疗后死亡 。事后,孩子的母亲曝光了医生开具的处方细节 。
赖氨匹林|1岁儿童输液后死亡,赖氨匹林被斥“夺命退烧针”!
文章图片

有临床药师、医生指出,该处方存在多种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阿莫西林钠和头孢孟多酯是同类型药物,不应联用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用赖氨匹林早在2018年就已经禁用于3个月以下幼儿,对16岁以下儿童也要慎用 。
12月14日,微信公众号“冀连梅药师”更是发文直指赖氨匹林是“夺命的退烧针”,呼吁别再给儿童打了 。
发热是儿科急诊、住院的第一大原因 。临床常见的退烧药,除了赖氨匹林外,还有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尼美舒利、柴胡注射液等 。
在中国,退烧针市场长期保持较快增速 。根据安徽丰原药业(原名安徽新力药业)2000年的招股说明书,赖氨匹林注射剂当时的年产量就在5000万支左右,占解热镇痛药注射剂总市场规模的5% 。
当时的新力药业刚收购涂山制药厂,赖氨匹林项目是其重点项目 。按照当时计划,第4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预计每年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2.5亿元 。
从该公司2001年的年报看出,安徽蚌埠涂山制药厂的赖氨匹林系列产品当年销售收入达2333万元,毛利就有1952万元 。
退烧针市场虽然火热,但滥用问题一直十分突出 。如“安乃近”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禁止销售或限用,但该药2017年在中国的销售峰值仍达到了5000万元左右 。
在市场、监管环境剧烈变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神药”神话已被逐个戳破 。
曾造成22人死亡

儿科药滥用背后有隐情

“赖氨匹林”是赖氨酸和阿司匹林组成的复合物,进入人体后,起作用的是阿司匹林 。因为该药血药浓度高、见效快、持续时间长,常被用于临床退热 。
但是近年来,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研究显示,2004年到2016年间,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就收到了6510例注射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454例为严重报告,至少22人死亡 。
这种药对儿童尤其危险 。因为赖氨匹林发挥作用的成分“阿司匹林”会导致16岁以下儿童出现瑞氏综合征,严重可危及生命 。
因此2018年1月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相关企业修订这一品种说明书,明确列入: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然而,由于信息更新滞后,医生、患儿家属急于退烧等原因,这种药仍然大量应用于临床,成为用药安全隐患 。
在上述山西患儿之前,今年年初也有一名2岁3个月的孩子因感冒发烧就医后夭折,其所用药品中也有赖氨匹林 。
目前“山西患儿死亡事件”还没有官方调查结果出炉 。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还远不止于此 。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2.9%,新生儿高达24.4%,比成人高2倍和4倍 。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以药养医”、带金销售等行业潜规则带来的影响 。从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的报道看出,2006年前后,儿科感冒开出500到600元一针的消炎药都不稀奇 。一针下来,医生可以拿到几百元的回扣 。有业内人士直言“儿科药物利润比一般药品更高” 。
“神话”破灭

大批药品在儿科受限

近年来,在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基础上,大批产品被要求注明一定年龄的儿童禁用或慎用 。这其中就包括了赖氨匹林、柴胡注射液、尼美舒利等临床常见品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