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文章图片

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组继发于有效血容量下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失衡、肾血流量下降,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组织学往往无显著变化 。根据疾病进展速度可分为1型肝肾综合征和2型肝肾综合征 。1型肝肾综合征多因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过多过快放腹水等诱因引起,表现为短期内迅速进展的急性肾损伤,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约1个月 。2型肝肾综合征为慢性进行性肾损伤,往往表现为难治性腹水,可在数月内保持稳定状态,常在各种诱因下转变为1型肝肾综合征而死亡,平均生存期约6.7个月[1] 。
一般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扩容、监测尿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同时积极去除或减轻诱因,如停用利尿剂、早期抗感染等 。肝移植是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术前应尽可能通过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手段改善肾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白蛋白和血管活性药物,目前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是特利加压素 。白蛋白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无效的肝肾综合征患者,尤其是伴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应考虑使用肾脏替代治疗(RRT)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同样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前的过渡期治疗手段,目的在于改善肾功能,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 。
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文章图片

1. 一般支持治疗
肝肾综合征一经诊断,应尽早停用肾脏毒性药物、利尿剂等,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及诱因如早期抗感染等 。补液应在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进行 。
2. 药物治疗
近20年来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发展,但总体来讲现有药物治疗方案的长期临床获益较小,通常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期治疗手段 。目前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扩容和改善内脏动脉血管收缩,后者旨在增加有效血容量,进而改善肾脏血流灌注 。
2.1白蛋白
白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是人体血浆中主要的蛋白质,具有维持血管内外体液平衡、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进展期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合成障碍,其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补充白蛋白有利于改善肾脏血流灌注 。白蛋白推荐剂量为20~40 g/d,一般不单独用药,应与其他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2] 。
2.2血管活性药物
目前,治疗肝肾综合征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特利加压素、奥曲肽、米多君以及去甲肾上腺素 。其中,特利加压素是首选用药;无法使用特利加压素时可考虑联用奥曲肽与米多君;去甲肾上腺素用药需心电监护下进行,多用于监护室重症患者 。鸟氨酸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确切,但易引起严重缺血性并发症,目前已基本被特利加压素取代 。此外,Siddharth等[3]提出多巴胺(2 μg·kg-1·min-1)、白蛋白(20 g/d)、呋塞米(0.01 mg·kg-1·h-1)三联方案可显著改善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疗效与特利加压素相当 。这一方案临床证据较少,尚待进一步研究佐证 。
2.2.1特利加压素
特利加压素是一种血管加压素类似物,通过收缩内脏动脉血管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肾脏血流灌注 。特利加压素是目前肝肾综合征治疗的首选用药,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但是,截至目前特利加压素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用于肝肾综合征治疗[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