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滨|于亚滨:援藏是我幸福的经历

尽管回到北京已经两年多 , 但如今于亚滨依旧想念着在雪域高原奋斗的日子 。
于亚滨|于亚滨:援藏是我幸福的经历
文章图片

琚理 绘图
2015年8月 , 于亚滨突然接到任务 , 担任第一批“组团式”援藏队伍领队紧急奔赴拉萨 。从接受任务到奔赴高原仅仅不到36个小时 , 两个晚上加一个白天 , 没有时间道别 , 于亚滨匆匆整装 , 带着队伍奔赴雪域高原 。
正式到拉萨市人民医院上岗才一周多 , 棘手的事情就来了 。
一天 , 医院收治了一个因为瓜子吸入肺部造成感染的两岁小患者 。当时医疗队有来自北京的儿童呼吸疾病专家 , 可以实行支气管镜手术救治患儿 , 但是拉萨市人民医院没有气管镜设备 , 也缺少气管镜手术相关的助手和护士 。通过联络自治区人民医院 , 于亚滨找到了气管镜设备 , 但设备到了现场才发现“只有镜子 , 没有钳子” 。接着 , 通过紧急联系北京儿童医院 , 对方将价值近两万元的气管镜钳子空运快递过来 。“镜子、钳子都有了 , 我们发现整个医院能协助做气管镜手术的护士一个都没有!”危急时刻 , 援藏医疗队里两位援藏消化内科专家主动请缨 , 手术才得以进行 , 孩子肺部的瓜子安全取出 。
【于亚滨|于亚滨:援藏是我幸福的经历】于亚滨|于亚滨:援藏是我幸福的经历
文章图片

这次经历 , 也让于亚滨认识到 , 与北京的一些医院相比 , 这家医院在管理理念、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和建设医院科室 , 于亚滨将既往积累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到了受援医院 , 带领医疗队全体队员 , 从建章立制入手 , 三年时间重新修订编制了相对完备的《医院规章制度》和第一套《拉萨市人民医院诊疗规范》 , 总字数达到近两百万 。
为了造福当地同胞 , 在于亚滨的鼓励支持下 , 各科室引进多项医疗新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疑难重症手术、筹建了西藏自治区首家支气管镜诊治中心 , 医院新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血液透析中心、心脏重症监护室(CCU)、高压氧舱、医院感染控制科等12个学科 , 全部学科达到31个 , 学科实力显著提升 。
于亚滨|于亚滨:援藏是我幸福的经历
文章图片

新学科引进来 , 原有强势学科也得到发展 , 医院儿科建成了高原上第一个规范的儿童支气管镜中心 , 为儿童肺部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保障 。此前 , 医生无法得知患儿气管内具体情况 , 确诊肺结核都很困难 , 开药只能凭借经验 。中心的成立弥补了这一短板 。经过北京援藏专家传帮带 , 培养了四医四护的本地藏族医务人员团队 , 可以独立成熟操作小儿支气管镜手术 , 完全实现技术本土化 。建设当年 , 一名14岁男孩吸入肺部5年的笔帽被取出 , 继发感染的大量脓痰也被吸出 , 最终痊愈出院 。所有的治疗都是当地医务人员独立进行的 。
医疗水平提上去了 , 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慕名而来的患者 。现在 , 每个工作日上午走进拉萨市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 , 就会遇到就诊小高峰 。三年间 , 拉萨市人民医院门诊增加了105% , 出院患者数量增加了近60% , 手术量增加40% , 平均住院天数同比缩短1.5天 。现在的拉萨市人民医院 , 不仅成功创建成为西藏首个地市级三甲医院 , 更成为了西藏“大病不出藏”的兜底医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