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那些隐藏在饭桌上的“毒物”,你都知道吗?

黄曲霉毒素|那些隐藏在饭桌上的“毒物”,你都知道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毒性却比氰化钾大10倍 。
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标准为每公斤10微克,其它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里面更是一丝一毫都不得检出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黄曲霉毒素含量100~1000微克/公斤为高毒 。
1微克有多重?1克等于100万微克 。
可想而知,此毒威力无比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之一,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等病变 。
黄曲霉毒素比较喜欢“赖上”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和棉籽等 。
黄曲霉毒素|那些隐藏在饭桌上的“毒物”,你都知道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毒素比较耐热,加热到100摄氏度、20个小时也不能将其完全破坏,需要在280°C的时候才能使之裂解 。
真是个难应付的对手啊!我们能做的,还是尽量不要“惹”它,重在预防,避免进食这种食物 。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 避免吃发霉的食物,绝对不吃发霉的花生、花生油、大米 。
2. 用碱水清除毒素 。
在碱性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可转化成一种溶于水的物质,于是,用碱水可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碱水又叫天然碱,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钾 。)
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可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稳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 。
但是,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使血液不能正常运送氧气,导致口唇、指尖变成蓝色,即俗称的“蓝血病” 。严重时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 。
成人摄入0.2~0.5克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
黄曲霉毒素|那些隐藏在饭桌上的“毒物”,你都知道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曲霉毒素|那些隐藏在饭桌上的“毒物”,你都知道吗?】其实,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
如果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要防止亚硝酸盐、亚硝胺中毒,生活中要注意:
1. 蔬菜要吃新鲜的
应现做现吃,妥善保存,防止腐烂 。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过长时间 。
2. 腌菜要讲究方法
腌菜时应多放盐,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应选用新鲜菜 。
3. 制作肉制品要合规
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 。还要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
4. 多吃新鲜水果
常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选择新鲜的水果 。少吃含硝酸盐、亚硝酸盐发色剂的食物,如火腿、香肠等肉制品 。
黑斑番薯中毒
番薯储存不当时,容易受到黑斑病菌的污染,导致番薯表面出现黑褐色斑块 。
黄曲霉毒素|那些隐藏在饭桌上的“毒物”,你都知道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斑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可使番薯不仅口感不好,又硬又苦,吃进肚子里还会伤害肝脏,引起中毒 。就算是经过高温蒸熟后也不宜食用 。
中毒者大多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日,主要表现为闹肚子、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发高烧、四肢麻木、气喘、抽搐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