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为什么你手里的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二 )


第二,长期产能过剩 。人们之所以可以共享资源,是因为市场供给大于需求,过多的物品被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物品难以被充分利用,这些过剩的存量物品需要通过共享来完成更加合理的配置 。
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 。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想要共享资源相对麻烦 。近年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松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还可以将自己闲置的资源分享给他人 。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公司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大类,一是C2C,二是B2C 。
共享经济起源于C2C模式,作为最普遍的共享经济类型,用户与用户能够面对面交换资源和需求,其特征主要有:高频需求、相对标准、需求缺口 。但C2C的局限之处在于:其一,标准化的产品伴随着非标的服务,例如虽然滴滴能够提供打车服务,但因为司机的不同,导致最后客户得到的服务不同 。其二,资本结构难以优化,滴滴能够改善叫车效率,却无法改善包括车辆成本、燃油费用和人工服务等方面的成本结构 。其三,C端的供给可能无法持续,有些行业面临增量萎缩的情况 。
在这一情况下,B2C模式出现 。2015年前后,一众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公司横空出世,随着产品投放规模不断加大,边际效益提升,成本下降,网络效应越发强大 。
一般来说,行业都会经历快速起量、泡沫破裂、行业出清后持续成熟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资本的狂热追逐下,共享经济的许多赛道极度膨胀后萎缩,而疫情更成了许多扩张计划的阻断剂,部分细分领域如闹剧般收场再消失 。现如今,为数不多存活的高需求赛道,如充电宝赛道伴随着激烈竞争,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时代成为过去,如何在存量市场中逐出一条血路成了一众创始人及团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在面对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拨动时针,将一切调回最初的模样 。 
02、烧钱、断电的充电宝
  • 竞争格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016年,共享充电宝赛道诞生 。
共享充电宝的底层需求依托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支撑 。2016年,恰恰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正增长的最后一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完成普及的一年 。
据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设备保有量早在2018年就超过13亿,每日充电行为超10亿次,其中有超过1亿次发生在家或办公室以外的场景,这验证了充电宝市场模型中的“高频” 。而有限的电池续航时间及当代人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则验证了消费者对充电宝的“刚需” 。
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握在都市男女手中的充电宝大抵逃不开“三电一兽”中的任意一个 。“三电一兽”,即来电、小电、街电和怪兽充电 。根据2019年底的数据,“三电一兽”加起来占据了96.3%的市场份额 。此外,美团也是一位不容小觑的实力玩家,其早在2017年就在石家庄、青岛等地开展过小规模的共享充电宝项目 。在“三电一兽”格局逐渐明朗之后,美团在2019年8月再度重启了这个项目 。现如今,我们也经常能够在街头巷尾看到美团的共享充电宝 。
2021年3月12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 。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和2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和0.75亿元,其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 。截止2020年底,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2.19亿,较上一年增长7000万,其网络共有超过66.4万个POI(商户投放点位数),可用充电宝数量约536万个,较上一年增长18% 。怪兽充电在2019、2020两年无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让投资者们相信“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