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寒冬下的IP市场:成交量缩水90%,头部仍轻松卖千万

电视剧|寒冬下的IP市场:成交量缩水90%,头部仍轻松卖千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娱乐资本论 , 作者丨肉松
观众快忙不过来了 。
从年初至今 , 先后追完《开端》《人世间》两部爆款 , 借《猎罪图鉴》拾回了一丝对悬疑剧的信心 , 又开始在相继上线的《余生 , 请多指教》《影帝的公主》《与君初相识》《心居》中进行选择 。题材类型遍及时间循环、现实主义、悬疑、仙侠、都市爱情等 , 但其中除了《猎罪图鉴》 , 全都属于IP改编 。
【电视剧|寒冬下的IP市场:成交量缩水90%,头部仍轻松卖千万】这当然不值得惊讶 , 回顾近10年的影视行业 , 尤其是剧集市场 , IP改编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
2011年 , 《步步惊心》《甄嬛传》的热播 , 让网文IP进入制作端视野 , 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原创 , 改编显然是一条“捷径” , 也由此成为热潮 。事实证明 , IP改编剧不仅可以捧演员、为影视公司树招牌、引领创作风向 , 还能在关键时刻助推视频网站一把 , 2017年的《盗墓笔记》推广了会员模式 , 2019年的《陈情令》打开了超前点播的大门 。
电视剧|寒冬下的IP市场:成交量缩水90%,头部仍轻松卖千万
文章图片

有人尝到了甜头 , 自然有更多人愿意放手一搏 。据从业者们回忆 , 2012年到2014年间 , IP的版权费就已经上涨近10倍 , 到了2015年 , 头部IP可以卖到大几千万、甚至上亿 。与此同时 , 失败案例才是大多数 , 迷信IP导致的行业乱象也屡见不鲜 。据了解 , 曾有资深制片人砸进全部身家买下千万级IP , 项目告吹后只能转行回老家卖桃子 , 就是因为决策时轻信了数据 。
不过 , 如今的另一番景象 , 让这个话题有了新的讨论空间 。
这两年 , 资本已逐渐带着热钱离场 , 平台近来也在收缩战线 , 影视寒冬期没有结束 , 反而在走向更冰冷的阶段 , IP端率先感受到了寒意与变化 。一方面 , 版权成交量只有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 中腰部IP的处境尤为尴尬 , 但头部资源仍然有市有价 , “头部作者光是大纲都能卖到一两千万”;另一方面 , 主旋律回流、现实题材抬头 , 《人世间》成爆款 , 严肃文学成“抢手货” 。
值此关键节点 , 河豚影视档案也想进行一番了解 , 行业追捧IP以来 , 从业者们如何看待其中的得与失?当泡沫消失 , 又要如何继续借力IP书写未来?
01、行业降温 , IP身价昔非今比?被问及当下头部IP的价格时 , 制片人陈益韬的回答是:跟一线演员差不多 。他解释 , “如果是马伯庸 , 肯定要两三千万 , 一千五可以买到丁墨的 , 匪我思存要一千到一千五 , 我说的已经是腰斩后的价格 , 以前头部的价格更贵 , 当年那些大IP过亿的也有 , 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肯定过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