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芯片往事:中国造芯者群像( 三 )


从2000年龙芯项目启动,到2010年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这10年时间,龙芯一直都是以中科院下属的课题组的身份存在 。迟迟没有公司化运营的原因,是因为项目组对芯片产业化信心不足 。没有人知道,龙芯何时能走上产业化之路,几乎就连胡伟武自己也认为,当时做龙芯,一定会亏钱 。
但龙芯的存在,代表着中国芯片研发的香火延续,只要龙芯在,中国芯片就有希望 。
中芯国际成立后,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很快投产 。早期的中芯,靠收购二手设备进行生产,同时,非常重视人才的张汝京,开始大规模从台积电和其他半导体产业挖人,新员工入职,张汝京都要亲自培训 。
在张汝京的人脉运作下,美国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和能源部允许中芯国际突破《瓦森纳协议》的禁运规定,让中芯拿到了0.13微米的先进技术 。
此后,张汝京一路高歌猛进,3年时间,6座工厂,5条生产线,成为全球第三大代工厂 。
风暴也就此展开,上海的张汝京热火朝天,准备一举追上台积电 。但台积电也时刻关注着中芯的动态,2003年,在台湾当局和美国的授意下,台积电在美国对中芯国际发起诉讼,声称中芯窃取台积电商业机密 。
使用商业竞争的手段,已经不在能满足台湾当局的险恶,当局决定直接下场,要把中芯扼杀在摇篮里 。从中芯国际成立的那年起,陈水扁就一连多次对张汝京进行罚款,2005年,干脆直接吊销了张汝京的台湾户口 。
在台湾当局和台积电的联合绞杀下,2005年,中芯只能与台积电和解,赔偿台积电1.75亿美金,分6年偿还 。2006年,中芯国际突破了45纳米技术,准备上市融资,台积电再度出手,加州法院带着政治因素,2009年判决中芯国际败诉,赔偿2亿美金,再加10%的股份 。
当然,台积电还有一个额外的要求,就是:张汝京,出局 。
几小时后,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张汝京辞职,且三年内不得从事芯片产业 。
04、太阳开始升起2002年,龙芯1号研发成功,通过鉴定 。发布会上,胡伟武坦诚,龙芯1号并不先进,但现在一张白纸,先做起来再说 。龙芯要通过三级跳的战略,实现国产芯片的弯道超车,龙芯1号只是起点 。
龙芯就是在这样密不透风的专利禁锢和技术封锁中,硬是生生深深扎根 。
从在实验室研发成功,到走上产业化,龙芯走了整整10年 。
其实对于国产芯片来说,研发不是第一道难关,量产制造才是更大的难题 。在实验室里,精工细琢,制造出一枚芯片,只能代表理论物理的成功,如果不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国产芯片就毫无意义 。
芯片量产有三个难点 。第一是良品难,实验室环境是精心布置,各项指标非常严苛,但要放在工厂生产,自然不会有实验室的精巧环境,如果生产工艺跟不上,良品率就会极为惨淡;第二是专利难,尽管芯片是自主研发,但芯片上下游的产业链、芯片生产的机器,到处都是国外企业铜墙铁壁的专利战壕,要想完全绕开,难上加难;第三是生态难,光有芯片,没有相应配套的软件生态,对着一个没有软件的电脑,不会获得市场认可,做出来能用,才有人买 。
做半导体,做芯片,硅是至关重要的上游 。2014年,上海新成立了一家新昇半导体科技公司,用了两年多时间,制造出中国第一根300毫米单晶硅锭,两年后,实现规模化生产 。
2018年,在澳柯玛的投资下,青岛芯恩成立,2021年,宣布8寸厂投片成功,良品率达到90%以上 。
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叫张汝京 。
芯片|芯片往事:中国造芯者群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