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车企反向造手机,两个生态的裂痕能否弥合?

智能手机|车企反向造手机,两个生态的裂痕能否弥合?
文章图片

文丨Alter,作者丨张贺飞,编辑丨沈洁
简单几则“不确定”的报道,就在手机市场搅起了新的风云 。
继吉利收购魅族的疑云后,蔚来下场造手机的传闻似乎确凿了许多,不仅传出了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加盟的消息,蔚来也在招聘网站上密集发布了100多个和手机相关的岗位,大有反攻手机厂商腹地的迹象 。
外界陆续出现了很多讨论,可大多集中在吉利、蔚来等新面孔对手机市场的影响,能否在近乎板结的市场中冲出一条新路,却习惯性忽略了车企为何要选择造手机,当真是为了回击手机厂商扎堆造车的行为吗?
或许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看清蔚来们的虚实,以及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两个生态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裂痕 。
01、新造车时代的诱惑汽车工业和手机产业,曾经是两个平行的赛道,即便是在手机市场最为动荡的日子里,比亚迪、吉利等车企也未曾萌生过造手机的念头,哪怕比亚迪还充当着代工厂的角色,推出自己的手机品牌只差临门一脚 。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改变了二者的轨迹 。特别是在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崭露头角后,造车的低门槛被一步步证实,手机厂商纷纷官宣了造车的野心,小米、华为、OPPO等头部品牌几乎都出现在造车的名单中 。
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新能源汽车不再延续传统的造车逻辑,越来越多的芯片出现在汽车上,逐渐演变为用户体验驱动的智能终端,进入到了“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新造车时代 。
其中“软件定义”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也让汽车工业的边缘企业看到了机会 。比如以自动驾驶切入战局的互联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零部件的产业链企业,以及在用户体验、用户数据等方面拥有先天优势的手机厂商 。
如果将汽车视为大号的智能终端,可以拆解为语音交互、辅助驾驶、移动互联、FOTA等多个单元,手机厂商所擅长的不单单是系统和服务上的沉淀,还可以通过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深度联动,在车内制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并将汽车作为自家生态链和数据链的自然延伸 。
这样的结果和贾跃亭鼓吹的“乐视生态”不谋而合,甚至可以将用户时间细分为多个场景,在移动状态下的入口是智能手机,汽车是出行过程中的智能终端核心,电视是家庭场景下的注意力中心,由此对人车家形成全面覆盖,从中挖掘更多维度的用户数据和更多可能的商业化空间 。
另一个比较现实的因素则是,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便结束了高速增长的阶段,手机厂商被迫改变野蛮生长的思维,试图从服务和周边产品中寻求利润 。相对应的一幕,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深耕起应用商店、主题商店、云空间在内的自有服务,同时加速向智能手表、耳机、电视等周边市场扩张 。
而在出行场景中占据主导地位汽车,也就成了手机厂商们觊觎的对象 。倘若可以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无疑可以成为手机以外的另一条增长曲线,自家的生态边界也将延伸到出行,利用手机和车机的无缝衔接,为用户提供零门槛的互联生态服务,并以此不断夯实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
也就是说,手机厂商的造车计划多半是因为抵不住新造车时代的诱惑,两个原本平行的赛道开始交叉乃至纠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