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文章图片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

“你看看你 , 如果再不好好学习 , 你以后就只能跟他们一样干这种工作 。 ”一个家长指着一位女入殓师“教育”自己的孩子 。
这种刺耳的话 , 入殓师们早已习以为常 , 就算是被人当面说 , 心里也不会有任何的波澜 。
“生”和“死”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 “生”象征着希望 , “死”却变成了忌讳 。

作为一个人离开世界时最后接触到的人 , 入殓师的工作应该是神圣而伟大的 , 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 他们往往不被家人、朋友理解 , 有的人甚至将他们视作瘟神 。 而在这其中 , 生活的最为艰难的当属女入殓师 。
只是人生自古谁无死?能有一个为亡故者整理仪容、送他们体面离开世界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今天不妨让我们抛开世俗的偏见 , 来了解一下几位90后女入殓师的真实情况吧!
从业者恋爱艰难
“您是第一个向我伸手出来和我握手的人 。 ”面对镜头 , 一名女子如获至宝般说 , “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 , 别人会跟我(主动)握手 。 ”

这名女子名叫李淑萍 , 是位90后姑娘 。 她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工作——入殓师 。
其实她选择这一行业也是阴差阳错 。 因为她性格比较内向腼腆 , 但是胆子还算比较大 。 在她上高中的时候 , 她看到了一则殡仪馆招聘入殓师的广告 。 那是她第一次了解到这个行业 , 也知道了原来他们还有对应的专业 。
只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 , 和死人“打交道”并不是什么好事 , 但她觉得能够帮助亡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 她报考了现代殡仪相关的专业 。
在成为入殓师之后 , 李淑萍的生活仿佛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 最明显的就是 , 身边的亲戚朋友在得知她的工作后 , 所展现出来似有若无的避讳 。

这个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主动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职业 。 但是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同学聚会的时候 , 讨论工作就变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
然而当她向别人坦白自己的工作后 , 迎接她的就是隐性歧视 , “她是在殡仪馆工作的”、“每天都要接触死人”……
不仅如此 , 就连她想要开始一段恋爱 , 都要经历比旁人更多的曲折 。 在一次相亲时 , 李淑萍对前来相亲的男生非常有好感 。
这个男生是她妈妈的朋友介绍的 , 人品家世都不错 , 两个人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 可是好景不长 , 在见到男方家长后 , 他们之间的缘分便被画上了终止符 。
因为男子家中世代从商 , 他的父母觉得李淑萍的性格、长相都很符合他们对未来儿媳的期待 , 只是她所从事的工作却与他们家格格不入 。

尤其是他的父亲 , 对风水更是颇为痴迷 , 于是就非常担心她的工作会影响家中的财运 , 非常反对他们在一起 。
【90后女入殓师的自述:从不参加婚宴看新生儿,工作完后吃不了肉】与李淑萍情况相似的还有来自长沙某殡仪馆的张彤 。 在她进入殡仪馆工作不久后 , 她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 。 于是亲戚间就流传起了这样一种说法:是张彤的工作太晦气了 , 这才克死了父亲 。
久而久之 , 身边的人将她视作煞星 , 也不愿意与她过多接触 。 虽然是一个90后女孩儿 , 却鲜少有人为她介绍对象 。
仅有的几个相亲对象 , 在听到她的工作时也会望而却步 。 他们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行业 , 就将其简单地概括为“给死人化妆” , 殊不知这其实也是对一个家庭的救赎 。
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恋爱 , 大家往往也会考量另一半的工作 。 试想 , 如果你的恋人需要经常与亡故者及其家属打交道 , 动辄在太平间里加班 , 你会做何感想呢?

身为一名女入殓师 , 其实除了与人交往时会遇到隐性歧视 , 恋爱会受到影响之外 , 她们常常还会面临诸多误解 。
从业者面临误解、歧视
“在殡仪馆工作 , 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相信这是许多从事入殓师工作的人 , 经常能听到的一个问题 。 来自济南的90后女孩儿辛沙沙 , 对此深有感触 。
辛沙沙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 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孩子拉扯大 。 其实人的眼界很容易被所处的环境所局限 , 辛沙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 想的就是考上一所大学将来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
但是在辛沙沙临近高中毕业时 , 她的哥哥姐姐还都在大学里读书 。 想要同时供养三名大学生 , 对于农村出身的辛家父母而言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因此在选择大学专业时 , 她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某某入殓师月入过万” , “某殡仪馆急需女入殓师”、“一入学立即被预订”等广告便动了心 。
由于专业冷门又是公立学校 , 她如果报考殡仪专业的话 , 学费每年只需要几千元 。 相反 , 如果报考同院校的其他专业 , 家中要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
于是 , 她便偷偷报考了殡仪专业 。 她的父母得知后 , 与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 他们觉得这个专业太过晦气、也很容易让同村人看不起 。
当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她家的时候 , 她的父母抛下一句话:要学这个专业的话 , 你自己交学费!这时的辛沙沙有两个选择:复读或者说服她的父母 。

无奈之下她只好劝说父母 , 等她去了大学以后再申请转专业 , 都实际上她早已下定了决心要成为一名入殓师 。 即使没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 她仍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
虽然在学校里老师传授了许多理论知识 , 还有不少视频教学 , 但是这些远远比不上真正与遗体接触 。 实习上班的第一天 , 殡仪馆里就送来了一具意外身亡的遗体 。
这位逝者生前是位工人 , 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头被机械绞成了两半 , 而他的身下是被氤氲成紫黑色的血块 。
初来乍到的辛沙沙还没有给逝者“整形”的机会 , 她仅仅在一旁看着师傅动手就开始产生难以言状的恐惧 。 想要从事这份工作 , 一定要有远超常人的勇气 , 她只好一遍遍地给自己打气 。

入殓师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 因为人在去世后身体会随着体温和心跳的消失逐渐变得僵硬 , 想要为他们化妆就需要提前让他们的皮肤软化 。
紧接着再依次使用油彩均匀他们面部的肤色、美化眉毛、嘴唇等五官 。 她亲眼目睹了她的师傅经过一道道工序 , 一步步让逝者的面容与生前趋同 。
随着实习时间的增长 , 她也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份工作 。 一天 , 她经手了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性逝者 。
据逝者的妈妈说 , 她的女儿还在上大学 , 和辛沙沙差不多的年纪 , 但是却不幸遭遇了车祸 。 突如其来的意外 , 不仅让她丧失了年轻的生命 , 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

逝者妈妈拿着女儿生前的照片 , 哭着对辛沙沙说:她生前最爱美 , 希望你们能让她漂漂亮亮地走 。 等到化妆结束后 , 这位女士紧紧地盯着女儿 , 仿佛要将她最后的面容牢牢地刻在心底 。
在告别厅的悼念仪式结束后 , 女孩儿的妈妈紧紧地攥住辛沙沙的手 , 感谢她能满足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后的愿望 。
直到这时 , 辛沙沙才深刻地理解到老师说的“遗体整容师”意味着什么 。 一个人全须全尾地来到这世间 , 临走时也应该走的体面 。
但是那些因为各种意外离世的人 , 却很难以正常的面目与世界告别 。 做最后一个帮助这些逝者的人 , 就是身为入殓师的意义 。

辛沙沙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职业所肩负的使命 , 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自己的这份工作 。
在毕业后 , 她进入了济南市殡仪馆 , 成为了馆内的第五名女入殓师 。 这里并不像广告所宣传的那样 , 能够轻松月入过万 , 而是和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工资一样 , 每个月只有几千块 。
不仅如此 , 许多女入殓师在面对采访时都会说 , 自己几乎从不参加婚宴、寿宴 , 也很少去医院看望亲戚朋友的新生儿 , 省得给别人带来晦气 。
除了收入不高 , 对象难找 , 其实入殓师们面临的还有一大艰难挑战:那就是职业性质所需要的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

从业者心理过硬
张彤在刚成为一名入殓师的时候 , 就曾因为一位老人的手从胸口上滑落吓得失了魂 。 当时曾经听过的各种灵异故事 , 在她脑海里转了一个又一个圈 , 她甚至开始怀疑“难道老人活过来了吗?”
然而“死而复生”不过是人们臆测 , 事实真相是她的防护服不小心擦过老人 , 手因为重力和惯性下滑 。
在殡仪馆里几乎每天都有各个年龄段的遗体 , 如何平等地看待他们 , 为他们做好最后一项服务 , 成了每一位入殓师的必修课 。
由于许多逝者的死因各不相同 , 有的是因病去世 , 有的是因为种种意外去世:车祸、溺水、坠楼……而针对不同类型的逝者 , 所采取的化妆方式、流程也是不相同的 。

比如:生前因为长时间佩戴呼吸机而留下严重压痕的逝者 , 在化妆时就需要轻轻地用粉底盖住压痕;因事故离世的就需要先帮他们进行清理;面部僵硬的先进行湿敷……
青清女子工作室的曲杰有着10年的从业经历 , 她体会最深的就是每每为逝者做过化妆整形项目后 , 身上挥之不去的异味感 。
因为有些地方有停灵的习俗 , 但是如果遗体没有妥善看护的话 , 很容易就会发生腐烂 。 而她在工作里 , 也经常能见到一些腐败的遗体 , 这些遗体上往往会有尸臭味 。
尽管她们在化妆时都会穿着防护服、戴橡胶手套 , 但是每当她们将遗体收拾妥当之后 , 那种味道仿佛深入骨髓一般 。

哪怕是回到家以后立即洗澡 , 鼻腔中也会充盈着带有腐败气息的异味 , 而这种味道往往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真正消失 。
有时候 , 工作室里也会有遗体残破的逝者 ,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先将他们的身体进行缝合修复 , 再为他们化妆整形 。
工作室的入殓师们需要将七零八落的四肢或者能找到的部分拼接到一起 , 再用专门的针线道具缝合 。 这个过程也要求入殓师们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手法 。
就像曲杰所说的那样 , 这种类型的逝者往往是一项大工程 , 有时候可能需要好几位入殓师同时上手忙碌一整天 。

有时为一个逝者做整形、化妆需要的时间长达一天 , 等到她们带着疲惫感回到家中 , 就会对各种肉制品产生厌烦感 , 因为这很容易让她们联想到死状凄惨的逝者 。
不过 , 在殡仪馆里也能体会到百态人生 , 在这里有因为悲伤将情绪转嫁给入殓师的人 , 也有对入殓师的工作十分认可感激涕零的人 。
在这里完美的诠释了“你永远不知道惊喜和意外哪个先到达?”这句话 , 许多从业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珍惜眼前的时光 , 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
相信看到这里 , 大家也都明白了 , 其实殡仪馆的入殓师并非像我们臆想的那样有着很高的收入 , 反而大多数入殓师们面临的 , 都是来自外界不解以及生活中的种种隐性歧视 。

人固有一死 , 我们来到世上走一遭 , 早晚都要走向人生的终点 , 这个终点究竟在哪里 , 哪一天到来我们都无法预料 。
而入殓师 , 一个能让人以最好的面目与世界告别的职业 , 本不该受到人们的偏见和苛待 。 每一个职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 多一分理解 , 多一点包容 , 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