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7

第九章 辅助阅读

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

拿起一本书来研究,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努力,不用其他的帮助。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可能就错了。外在阅读可以帮上这个忙。有时候还非要借助外在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一本书呢!

在理解与批评一本书的过程中,内在与外在的阅读通常会混在一起。

许多读者太依赖外在的辅助了,我们希望你了解这是毫无必要的。

整体来说,在你找寻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个人阅读。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在这一章(辅助阅读)中,我们会依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讨论: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根据一般的阅读常识来说,你依照内在阅读的规则尽力将一本书读完之后,却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全部都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的帮助了。

第一种 相关经验的角色

一般经验适用于任何一个活着的男人跟女人。特殊经验则需要主动地寻找,只有当一个人碰到困难时才会用得上。

譬如一位人类学家的特殊经验可以是旅行到亚马逊流域,去研究一个尚未被开发的原始土著的居住形态。

一般(Common)与全体(Universal)

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

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要理解与判断一本科学作品所归纳的论点,你就必须了解科学家所作的实验报告与证明。

阅读历史作品,同时与一般经验及特殊经验都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掺杂着虚构与科学的部分。从一方面来说,口述历史是个故事,有情节、角色、插曲、复杂的动作、高潮、余波。这就像一般经验也适用于阅读小说跟戏剧一样。但是历史也像科学一样,至少有些历史学家自己研究的经验是相当独特的。

在你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

以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讨论的道德为例,他一再强调,道德意味着过与不及之间的状态。他举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你能同样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如果可以,你就大致了解了他的重点。否则你该重新回到原点,再读一次他的论点。

第二种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巨著

读者可能想要阅读《联邦党人文集》,却没有事前先看过《邦联条例》和《美国宪法》。或是读者读了这些书,却没有看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

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

顺便提醒一下,比起科学与小说类的书,阅读历史与哲学的书时,比较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第三种外在的辅助阅读包括导读(commentary)与摘要(abstract)。

尽量少用导读,因为:

第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阅读手册(handbook)与阅读指南(manual)

但是就这些导读的书籍而言,我们不能不承认它们往往对考试过关大有助益。

第二,就算这本书的导读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

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

外在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

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导读,必须先尽力读完一本书,然后还有些问题在干扰着你时,你才运用这些导读来解答问题。

要特别注意的是,你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这类诠释或导读手册,而不是在之前看。

外在阅读的规则也适用于摘录或情节摘要之类的作品。它们有两种相关的用途,也只有这两种。第一,如果你已经读过一本书,这些摘要能唤醒你的记忆。第二,在主题阅读时,摘要的用处很大,你可以因此知道某些特定的议题是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

如何运用工具书

字典与百科全书是工具书中最重要的两种。

要善用工具书,首先你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

你一定要能对工具书问一个明智的问题。

其次,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工具书都是针对特定问题而来的。

你必须要对主要类型的工具书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再次,你必须要知道这本工具书是怎么组织的。

作者或编者应该知道读者在找的是什么样的资料,然后编排出读者需要的内容。

在阅读工具书时也一样,要看完编辑说明如何使用这本书之后,才开始阅读内容。

当然,工具书并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托尔斯泰的《人类的生活》(What Men Live By)中,上帝对天使提出的三个问题:“人类的住所是什么?”“人类缺乏的是什么?”“人类何以为生?”

只有当你知道一本工具书能回答哪类问题,不能回答哪一类问题时,这本工具书对你才是有用的。

在工具书中你只能看到约定俗成的观念,未获得普遍支持的论点不会出现在这种书中,虽然有时候也会悄悄挤进一两则惊人之论。

我们都同意,在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人的生卒年份,以及类似的事实。我们也相信工具书能定义字或事物,以及描绘任何历史事件。我们不同意的是,一些道德问题,有关人类未来的问题等,这类问题却无法在工具书中找到答案。

最后,你必须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

如何使用字典

字典中充满了晦涩的知识,睿智繁杂的资讯。

字典的特点

桑塔亚那(Santayana)

世上最早的字典是关于荷马书中专门用语的字典,以帮助罗马人阅读《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其他同样运用荷马式古典字汇的希腊书籍。同样的,今天我们也需要专门用语字典才能阅读莎士比亚,或是乔叟的书。

中世纪出现了许多字典,通常是有关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还包括一些学习论述中最重要的技巧的讨论。

在文艺复兴时期,字典是只属于少数人的读物,主要用作帮助阅读与写作重要的文学作品。

从一开始,教育的动机便左右了字典的编排,当然,保留语言的纯粹与条理是另一个原因。

1857年 《牛津英语字典》一个新的里程碑

不论字典是如何编辑的,主要目的还是教育的工具。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要自己进修,可以依照一本字典的基本意图来使用——当作是帮助阅读的工具,否则你会觉得太困难了。

字典中包含了科技的字汇、建筑用语、文学隐喻,甚至非常熟悉的字的过时用法。

字典的基本用途是在你碰到一个专业术语,或完全不认识的字时,才需要使用上。即便如此,在你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时,也不要急着使用字典,除非是那个字与作者的主旨有很大的关联,才可以查证一下。

字典是关于字的一本书,而不是关于事的一本书。

从四个方面来看待文字:

(1)文字是物质的——可以写成字,也可以说出声音。

(2)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在一个较复杂的句子或段落的结构中,文字扮演了文法上的角色。

(3)文字是符号——这些符号是有意义的,不止一种意义,而是很多种意义。

(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这是人类创造的符号。

一本好字典能回答这四个不同类型的有关文字的问题。要善用一本字典,就是要知道问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找到答案。

字典是一种完美的自修工具书。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相似的用法是查出时间、地点等简单的事实。

就跟字典一样,百科全书也是教育与知识的工具。

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最早的一本百科全书是由罗马人普林尼(Pliny)编纂的。

最有趣的是,第一本依照字母排列顺序编辑的百科全书是在1700年才出现的。

知识的顺序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在过去,所有相关的知识是以七种教育艺术来排列的——文法、修辞、逻辑三学科,与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四学科组合而成。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显现出这样的安排。因为大学是照这样的系统来安排课程的,学生也照样学习,因此这样的安排对教育是有用的。

现代的大学与中世纪的大学大不相同了。知识是按专业来区分的,大学中不同的科系也大致是照这样的方法来区分的。但仍然受到用字母编排资料的影响。

百科全书所呈现给善用百科全书的人的是经过安排的一整套的事实——一整套彼此相关的事实。

理论上,最好的百科全书应该是又以主题,又按字母来编排的。

使用百科全书,读者必须要依赖编者的帮忙与建议。

引言

通常,这些引言都会要使用者在翻开字母排列的内容之前,先查证一下索引。在这里,索引的功能就跟目录一样,不过并不十分理想。因为索引是在同一个标题下,把百科全书中分散得很广,但是和某一个相关主题有关的讨论都集中起来。这反映一个事实,虽然索引是照字母排列的,但是下一层的细分内容,却是按照主题编排的。而这些主题又必须是按字母排列的,虽然这也并不是最理想的编排。因此,一本真正好的百科全书,像大英百科全书的索引,有一部分就可以看出他们整理知识的方法。

最聪明的做法是不要被百科全书限制住了。这又跟字典一样,百科全书不是拿来解决某个不同观点的争论用的。不过,倒是可以用来快速而且一劳永逸地解决相关事实的争论。

因此,如果你真的对某个主题很感兴趣,而且要靠着百科全书的说明来理解的话,不要只看一本百科全书,要看一种以上的百科全书,选择在不同的时间被写过很多次的解释。

百科全书是关于事实的。

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事实”:

(1)事实是一种说法(proposition) 事实不是物质的,但事实仍然需要解释。你必须知道事实的意义——这个意义又如何影响你在找寻的真理。

(2)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True proposition”)百科全书的调性与风格,就在于这种事实的特质。

(3)事实是真相的反映——事实可能是(1)一个资讯;(2)不受怀疑的推论。

(4)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我们说事实会改变。

我们一定要承认的是,任何我们认为是真实的主旨,都可能被更有包容力或更正确的观察与调查证明是错的。与科学有关的事实更是如此。

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原始人可能不同意科学家所认为的原子核微粒的事实,科学家可能也不同意原始人所说的法术仪式的事实。

就跟字典一样,我们只是帮你提出问题来,百科全书会提供答案的。

还要记得一点,百科全书不是追求知识最理想的途径。你可能会从其中条理分明的知识中,获得启发,但就算是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百科全书的启发性也是有限的。

百科全书的两个明显的缺失:

(1)在百科全书中,主要缺少的是说理的写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7】(2)百科全书无法让人完全满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