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入门练几式 陈氏太极如何练气,练太极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我近期学了陈氏太极,学了老架一路,但不会练气,请问,怎么练气?
首先我练过陈的老家道和杨的太极 。所以通过两者的比较,取长补短,找到出路 。首先,气是什么?很多人把太极气和气功混为一谈 。陈不怎么提气,一般说要透气 。杨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算是总纲,书中并没有提到齐的感觉 。是教我杨的老师,曾经科学的讲解过站桩 。可能和你说的气感有关 。首先,陈家拳和其他家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立桩,这也是和其他家拳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站在一堆东西上,身体各部位会有轻微的刺痛?感觉有东西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 。很多人把这当成愤怒 。其实科学上讲,这是血 。桩需要人放松,做出适合血液循环的姿势 。此时,血液可以比平时快得多的速度流遍全身 。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也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增强体质,比如增强骨密度等等 。简单来说,站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骨骼等身体素质 。但是很多人把活血当成了气 。我只是粗略地说一下 。有什么不明白的,我给你详细讲讲 。

陈氏太极入门练几式 陈氏太极如何练气,练太极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文章插图
太极拳怎样练气
1.引导内部气体通过搁板 。太极拳有一系列动作,俗称架式 。架子是前人锻炼经验在姿势上的表现 。一个架子,总是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反复练习和总结创造出来的 。是锻炼者的入门阶梯,因为有形的比无形的好学 。除了武功的效果,架子类似于一些气功动作,就是通过外动来引导内部的气血运行 。吴玉香《十三式行功心解》说:“用心行事,保持冷静,才能收敛到骨子里,用心动身体,保持心气通畅,方便自己的心.一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精神,这是人生的乐趣.一个人可以像九曲珠一样随心所欲,一路往坏处走(就是能呼吸然后灵活,能保持气息平直) 。对于心来说,气就是旗.腹部松弛,骨头聚拢.影响气血骨交,聚于脊柱 。”所以练拳的姿势一定要正确,要遵守规则 。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效果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式歌》日:“我体内有许多郁积.我的胃感到放松和平静.我以身为我的骨肉部长为荣 。”太极的祖师爷告诉我们:要使气流遍全身,姿势一定要上下流畅,力度不可反 。很多著名的拳手都不讲什么理论,只是认真练架式 。有一身好功夫,原因是架子体现了法,包括身、用、气 。满足于能练套路,而不求其准,会收效甚微,甚至练拳多年也不觉得生气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通过熟悉,你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通过了解自己的实力,你成为了班神 。”不仅要上架准确,还要做熟 。杨成福弟子董英杰说,练拳一次至少要练三遍:第一遍扩筋通脉,第二遍摆正姿势,第三遍加形加意 。熟练之后,一出招就有兴趣了,进步也快了 。拳势正确;经过精心的锻炼,内气会从手术开始逐渐流动,从最初的腹部胀满,到手指麻胀,两眼昏花,再到全身的空气 。有兴趣练太极拳的同志,首先要懂得站姿,姿势要正确,否则浪费精力和时间,得不偿失 。2.通过阴阳的变化调动内气的运行 。有人说,太极拳的精髓在于“虚实”二字的运用 。阴阳的变化取决于架子的正确表达,尤其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 。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就提出:“太极生而无极,亦为阴阳之母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和谐的结果 。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对平衡的 。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 。当它过量时,它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疾病 。在体育锻炼方面,太极拳力求达到阴阳平衡 。其手段是通过虚实的不断变化,使气血在周身流动 。拳促气动,气促四肢动,目动,手随目动,脚稳,左转右,敏捷如龙 。比如一个拳头移动的时候左腿是实的右腿是空的,换个姿势的时候右腿是实的左腿是空的 。因为重心的不断转移,左腿实右腿虚,右腿实左腿虚,使气血在体内转化循环 。练拳的时候,只要注意镇定心态,放松身体,分清架子的虚实,就会感觉到血液在身体里流动,这样才能玩得开心 。可分为前后、上下、左右 。更进一步,它要求虚拟中有现实,而现实是存在的
这是内功,和气功第二天练先天,把先天当成后天是一致的 。呼吸后天之气减少,先天之气上升,呼吸后天之气上升,先天之气减少 。通过这种腹式呼吸,可以促进中气升降、开合,达到炼气的目的 。在太极拳的气功中,每一式都是配合呼吸,阴吸气阳吐气,一息一吐 。一个练拳有一定造诣的人,吸气时能感受到内部气血流向心脏和命门穴,呼气时则流向四肢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腹部 。丹场气满,气可透后三关,直入泥球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时刻注意命门穴的枢纽作用,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生命的点是全身的重心,可以达到四面八方 。在穿透脊部时,力从脊部发出 。命门穴的作用是动力之源 。往前走,命门穴后面支撑:吸收、蓄势,然后陆续拉动命门穴 。当你精力充沛的时候,是个人爆发力的源泉 。轰轰烈烈的开合都是从那时开始的,还能调节全身的平衡 。知命门显太极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来源于深呼吸,所以也要求瘦 。
、匀、深、长 。但拳势包含着技击,因此,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尺寸、走向,必须要了解架子的起承转合,以及蓄发转变的抑扬顿挫,才能和呼吸结合得很好 。当呼吸和架子一时不易配合得当时,可先抽出一些开合分明的架子,如按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呼吸顺时,至中气升降,前后晃动的感觉明显后 。再来配整套的拳 。初学腹式呼吸,结合架子练习,一定要自然,切勿逆气,或强行深呼吸 。否则有害无益 。气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靠养 。“气以直养而无害”,练太极拳是养气之法,勉强出力使气,则违反自然,易伤内脏.静心养性,内气自生 。4.通过意识指挥内气运行练太极拳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顾留馨《太极拳术》),太极拳以意运气并非故意运气,故运气膨胀,反滞而不灵 。所以王宗岳《行功论》提出“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万能收敛入骨 。”练太极拳时,要用心使气缓缓流行于骨肉内外之间 。俗话说:“意到气到 。”意为向导气随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 。如意欲左右更迭运行,则气随左右手足更迭运行;如意欲转圈,则气就转圈 。气功强调意念锻炼,调心存神凝神,恬淡虚静,排除杂念,从心斋到坐忘 。太极拳是以意识引导动作,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 。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全身在意不在气,意动身随 。二者均强调心意的统帅主导作用 。它们都有严格的姿势动作要求,特别是太极拳动作变化较多,意识集中、精神贯注是完成动作全面协调的保证 。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故练法有重意气不重形之说 。它们均强调以心意为主导,气要畅达充沛,神要虚灵凝聚,体要松柔绵软,故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宁静 。心不静不能沉着,就不虚不灵,气也不能收敛入骨 。‘‘心为令,气为旗”,即是以心行气的最好说明 。练太极拳不能像静坐那样,身体不动以意领气,这是因为拳有许多动作 。因此,要意随动作移动,从而带动气血运行 。例如作单鞭动作时,意由右手通过脊背而达左手,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通过肩、肘、腕而达左手,当左手到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在流注 。练拳尤要注意眼神,眼为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 。因而陈氏太极的理论家陈鑫说:“内气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 。”这就说明了太极拳是以意识来指挥内气运行的 。太极拳和气功都讲“气”,但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指人体“真气”,它是人体固有的“元气”和后天水谷精微以及自然界之气的结合产物 。前日推广的一种智能开发功叫形神桩,这种功虽重在练形,但还是形、气、神的结合 。这种功法是与太极拳很好的结合,如太极拳的起势中的曲膝下蹲同时两阴掌下按,可意念双手下按地气,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又如野马分鬃的定式,可意念上手接天气,下手接地气,同时气贯四梢 。5.通过练拳达到效果和体会我练拳已有10年的历程,通过几年的锻炼,高血压性心脏病、胃萎缩等病症已痊愈 。使我身强力壮 。精力充沛.我虽已七旬,但发黑眼明,脸色红润,而且心情乐观开朗 。我体会,要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排除杂念,练好气,只有这样,才能真心真气练拳 。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练拳必须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安格尔说:“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我牢记这句话,一直坚持打太极拳,晨昏无间、寒暑不易、雪雨无阻、繁忙不止,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拳 。其三,练功打拳,适宜于寂静的庭园与厅堂或安静清新之地,这样全身放松,精神集中,有利于练好太极拳 。正是:欲闻回生绝妙处,劝君日日运太极 。
如何练好陈氏太极拳陈王庭铜像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9世陈王廷根据家传拳术,博采诸家拳法之精华 。参考《易经》,结合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之理创编的 。此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以意行气,以气运身” 。使内气随经络运行于人体各部 。已其刚柔并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粘沾连随,周身一家,松活弹抖,技击性强等独有的特点,博得人们的喜爱 。学太极拳须有恒心,有人说:“陈氏太极拳有特别的诀窍,不向外传,所以外人学不好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是否能学好太极拳,除名师指点外,主要看自己下功夫与否 。陈氏l6世陈鑫说过:“理不明延名师;路不清访良友,明理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陈氏太极拳历代名手辈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自幼勤学苦练的结果 。学习太极拳的人很多,病者练好,弱老练强,强者逾强,也是由于他们长期锻炼,持之以恒的缘故 。如果学而无思,思而无恒,那最终是无法得到陈氏太极拳之奥妙的 。所以,有恒心应放在首位 。陈式太极拳如何练“意”
陈氏太极拳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在用意不用力,使内气充实 。继而再将内在的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小的外表动作中,虚实开合全凭意气转换,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待体柔气顺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 。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劲,才能放得远,体现出方法明确,运行合度,不多动、妄动,无过之、无不及 。拳决所说的‘‘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就是这个意思.此外,在练意过程中,要注意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着 。因为练意诀窍在“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 。用意太过便为用力 。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 。古人说:不可用,tl、、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为功夫 。初学太极拳的人,很容易忽视这个“用意”的要求,经过长期锻炼,动作熟练以后,就可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意念自然地与动作密切配合 。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练的拳术 。其内功主要特点在于调整呼吸,气沉丹田 。通过丹田内转发出来的气运化于四肢百骸,达与四梢,再返丹田,来达到完整一起的 。只要能气沉丹田,把四梢劲练好,何有虚而不实,实而乃虚之弊乎!所谓“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 。呼吸要匀细、深长、有力,而达到气血通融 。并应与动作协调一致 。其一般规律是:盘架子时,开、发、沉、打、伸为呼;合、蓄、提、化、屈为吸 。推手时,掤捋为吸;挤按为呼:练刀、剑等器械时,与盘架子的呼吸原则一样,照此练习,无需故意用力,日久自能得到“气沉丹田” 。但有一点须注意,就是练拳时,千万不能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 。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横气填胸、呼吸急促,甚至还会伤气 。所以拳谱中又说:“练理不练气,练气则滞,滞则不灵;练理,理直气壮” 。练理,就是暗指由丹田发出随经络运行体内之先天自然之气,而不是练体内血脉运行于全身之后天之气 。因此,掌握正确的练气方法对练习陈氏太极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陈氏太极拳如何练“身”
身法是拳术的根本,本固而枝荣 。如果身法散乱,不合规矩,是很难学好太极拳的 。具体要求是:头宜正直,自然,以意徐徐上顶,虚若顶物 。但不可用力 。此为虚领顶劲 。二目平视,以手为主,眼神随身体的转动注视其手中指 。嘴唇要合 。舌尖轻顶上颚,耳听身后 。精神集中,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遥遥相对,以利任、督二脉相通 。因为要气沉丹田,所以首先应保持脊柱自然直立、“沉肩坠肘”,并同时配合“塌腰” 。腰是上、下肢转动的关键 。拳论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于腰”,“腰为车轴”等等,足以说明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陈氏太极拳的内劲运转是通过腰肾带动来实现的 。腰力运用得当,可加强发力,提高发劲速度 。练习时,无论是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而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沉,以助气的下沉 。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响转换时的灵活性 。这样既能增加两腿的力量,使下盘稳固、沉实,也使动作更完整、圆活 。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说明了太极拳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 。主要在于腿部的姿势直接关系着周身姿势的正确与否 。对于腿部的要求是:圆裆、开胯 。这样的姿势不但可以保证进退灵活,且对沉气也很有帮助,再则,膝盖应微屈,与脚跟对照,不能外露,不要东倒西歪,就会像房子的顶梁柱不正,房子就会倒塌之虞 。脚趾、脚跟抓稳地,这样就算是达到了“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太极拳身法要求 。
[page]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所独有的 。劲走缠丝,称为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前后左右、上下四傍,肌肤毫毛,五脏百骸,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拨之意,没有平面、直线:没有缺陷、凹凸处,没有断续,连绵贯串,混然一圆,全身犹如一根直的钢丝螺旋绕成的弹簧,所以发出来的劲为缠丝劲 。“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 。”衍溢于四肢之内,浸润在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通任、督,练带、冲,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果,其表现在上肢为旋腕转膀,于手指;下肢为旋踝转膝,达于趾端 。缠丝劲分上、下、左、右、内、外、大、小、正、倒及百般缠法,皆不外蓄气于丹田,以意行气,达到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 。不过,在教人时,却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何缠法,不然则远于练拳之道 。只需分出什么是倒缠、正缠就行了 。如像拳架中,云手是正缠劲;倒卷弘是倒缠劲;单鞭左半身是正缠劲、右半身是倒缠劲……其中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身法,便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 。拳谱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 。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 。不明此,即不明拳 。”由此可见,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
陈氏太极拳的“阶段”
拳论“太极拳循序渐进,不可躐等”明确了太极拳应由浅入深;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层一层地练习,陈氏太极拳是根据“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来分段练习的 。第一段“着熟”,就是盘架子,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要求身法正确,按照心静、体松、头正、竖项、壮面、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松脊、提肛、泛臀、圆裆、开跨、屈膝、抓地等一系列动作要领,通过无极站桩、太极跑步和盘架子的练习,初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此阶段,开始会有猛盯、猛冲、猛起、猛落、猛甩,有断劲、僵劲、顶劲、丢劲,系正常现象,事实上,不如此则周身骨节便松不开,内气便引不动,这正是陈氏太极拳以外形引内气的独特锻炼内劲法,是拳术入门的必经之路 。这个阶段最好能练五年的好功夫,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懂劲”,就是配合推手练内功,就是须练到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外如处女,内似金刚,也就是以气催形的方法 。要求做到气不到形不到,气到形才到,使外形与内气相结合 。运动时无暇思索,不犯迟疑,不其而然,心到意随,完全出于自然 。并通过推手不断校正拳架,掌握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棚、捋、挤、按、活十三字的含义和用法,再辅以二路炮锤及刀、枪、剑、杆等器械的练习 。这样“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 。
经过数年好功夫,此阶段才可告完 。第三阶段“阶及神明”,就是练到天人合一,混元一气,刚柔无迹可寻的地步 。纯以内劲为统驭,在外形上使人无法捉摸,人所不知,独我自明 。拳架表现为练时逾慢,用时逾快 。静如山岳,急似闪电 。姿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这层功夫是无穷无味、终身练之不尽的 。将来发人时“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 。学到好处时,只可神会,不可言传,即便说出来,旁人也不易领会,陈氏太极拳法到此即为登峰造极之境 。这阶段纵然是不易练到,但我认为:学习陈式太极拳,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明规矩、懂呼吸,详参劲功,循序渐进,达到“阶及神明”的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连云港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
陈氏太极入门练几式 陈氏太极如何练气,练太极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文章插图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虚无子老师以其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研究和四十多年练功实践的亲身体验写了《养生太极拳》 。提出了要以练意气为核心来练太极拳 。王宗岳太极拳谱的《十三势行功歌》记述了太极拳行功方法,简称太极拳法 。其核心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中所说的“心”是指“意”,“气”是指“内气” 。意思是用意使内气运行,而运行的内气司领形体动作 。因此练太极拳应当在意气运动上下功夫 。现就自己在学练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谈谈自己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养生太极拳所说的“内气”,包括了中医学中的正气、元气、真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等物质性之气,又包含了拳术,气功中说的内劲、内功等功能性之气 。这两种气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太极拳中所说的“太极内气”,通过养生太极拳功法练太极拳,可以在舒展筋骨的同时,促使气血流通,达到行气通经、调和气血、治病健身的功效 。(一)由心意指挥内气运行需保持心静意专因为修炼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运动所以修炼者必须要心静和具有良好的保持心意专注的能力 。心静是练拳中要冼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 。心静才会用意不用力 。意专是在练拳中按照先易后难的次第专心练意、息、松、气、形、神、劲的协调 。心静与意专是辨证关系,只有心静才能做到意念专致,反过来意专能进一步做到心静 。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心静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 。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其养 。陈氏太极理论家陈鑫言:“内气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 。”,这也说明了内气的运行和状态是由心意来控制指挥的 。但太极拳以意运气并非故意运气,故意运气膨胀反滞而不灵 。所以王宗岳《行功论》提出“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放能收敛入骨 。”练拳中用心意使气缓缓流行于骨肉内外之间 。俗话说:“意到气到”.意为向导气随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 。如意欲左右更迭运行,则气随左右手足更迭运行 。例如做单鞭动作时,意由右手通过脊背而达左手,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通过肩、肘、腕而达左手 。当左手到达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的流注 。练拳时要注意眼神,眼为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 。我们练拳时,从预备式开始首先用意识告诉自己:“现在开始练拳了,停止一切其它想法”,自觉全身放松,调整呼吸,各部位要符合要领要求 。然后开始动作,即动以后就应尽量全神贯注不断由意念来指挥,把拳理、拳法和套路的意识通过拳架的外在形式,循序渐进工整规范地表现出来 。一心一意地演练,心、眼、身、手、步法才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势随神移 。意念贯穿整个套路的每个动作,意念不息,动作不止 。练拳时内意和外神不可须臾分离,内意稍一松懈,则外神就会散漫 。造成手无定向,虚实不分,起落开合忘要领等现象 。正如俗语说:“练拳不专心,功夫难上身 。”.当然我们在初学阶段心意会不断溜号,就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把它收回来继续关注练拳,如此将不断溜号、发现、收回、再溜号、再发现、再收回,经过无数次反复,拳势逐步熟练,意趣逐步浓厚,甚至尝到甜头,心意就能逐渐少溜号以至不再溜号 。这就是一种意专的炼练过程,也是修炼太极拳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放松是内气运行的前提放松是内气运行的前提 。因为放松动作是顺着脉路的,有对内气起引导作用,能促使内气随着意念而运行 。所以练拳应在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身心放松利于心静,体松心静才能培养内气,增长内劲 。周身松开了血脉贯通有利于行气,内气方能周流全身 。“腹内松静气腾然”,松静才能寻气、养气、聚气、行气 。放松包括思想放松和身体放松 。思想放松就是心意做到松、静、净、自然,专注于练拳 。但要注意修炼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而不执著意气,练拳应遵照要领而不拘泥要领,养生太极拳一切姿势动作任其自然,这才能使整个练拳过程思想保持放松状态 。身体放松,《拳论》日:“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强调在练拳时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要放松 。养生太极拳是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关节、腹腔内脏器官、面部等 。身体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 。放松的入门功夫是虚无子老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随息放松》功法 。其要求练放松要结合呼气,放松从上到下,由根到梢、节节放松 。在具体学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松身先要身正 。《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 。也就是说身法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养生练法要行气通径,气走中脉,或贯脊中,以通任督 。身正以保证头顶百会穴与裆内会阴穴始终保持垂直线,脊柱松沉又节节对准,腰部松沉直竖,方能一气流行 。“身不正,则气不顺”内气或偏或横 。学练时呼气气要往下沉,注意中线放松,从上到下用意松腹-腰-胯节节放松,虚心实腹,气沉丹田 。(2)学练初期练放松要注意用意不用力,自然顺随 。(3)练拳要分虚实,在虚实变换中放松下肢 。下肢放松也要随呼而放松胯-膝-脚腕-脚趾以及出腿时用脚趾把腿引伸节节放松 。(4)留心拳式转接处放松 。“转接”是承先启后的一个小动作,起到顺上一动之势转而为下一动造势的作用 。也是外形的虚实变换、劲力收放的转折、内气升降开合的契机 。所以转接处放松对内气运行止关重要 。调息放松功法同其他功法一样入门有一个过程,修炼不仅要外形动作的“相合”更注重意气的“相合” 。练成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即一动一静都能放松周身,气血畅通为内气运行创造了条件 。(三)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肌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 。《拳论》日:“气者,生之本 。经者,气之路 。经不通则气不行 。”说明了内气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 。达到一气贯通 。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经过一段时期的学练,体内已有内气流通的感觉,练拳也有兴趣 。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是隐是现,有时甚至会全然无有 。这是经络之气流通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 。因此在炼练中要重于意念引导,在意念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 。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 。炼练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的炼练,内气自然会畅通,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四)通过调息促进内气运行人体的内气在正常情况下随呼吸运行,内气的升降开合,行气通经,练气养气都离不开呼吸的助力 。为此要促进内气的运行效率使内气随意念引导,在人体内循行周身必须要练呼吸的功夫(调息) 。调息就是要使气息调和、深长、均匀、缓慢 。养生太极拳具有全身动作,动作柔和,均匀而缓慢,虚实开合动静有致的特点,因此养生太极拳的调息采用逆腹式的拳式呼吸 。逆腹式拳式呼吸使动作的虚实开合,收发蓄放的阴阳消长,符合呼吸的阴阳消长,更有助于内气的升降开合,达到内气腾然,使运气发劲便利顺遂 。逆腹式拳式呼吸是在我们练拳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意动身随,身动息随,开呼合吸的呼吸方式 。即吸气时,横膈膜上升,腹部往内收 。呼气时横隔膜下降,腹部从后向前鼓起 。养生太极拳先有意动,意动身随,随拳势的升降开合、蓄发收放而呼吸,形体动作之合而后天之气的吸,则内气升,形体动作之开而后天之气之呼,则内气降 。通过这种逆腹式呼吸使内气升降开合,达到练气运气目的 。养生太极拳每一式都配合呼吸,阴吸阳呼,一纳一吐,练拳有一定造诣的人,一吸气就会感觉身体内部有气血向命门穴流动,一呼气内气则流向四肢 。学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初学时为了防止憋气,不要着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和强行深呼吸,学练时注意用意指挥动作 。应只求动作和缓,姿势准确,不要有丝毫的拙力,始能全身放松,气血畅通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呼吸本能也会与动作协调 。(2)拳势动作的阴阳交替、虚实交换、升降开合应符合开呼合吸的要求 。所以练拳者不但要明白所练拳式的每一动的外形动作和用意,而且要知道其升降开合,蓄发收放的归属(开呼合吸,蓄吸发呼),动作虚实变换-转接时开始呼,动作做到阴极阳生的下一个转接处,呼气尽 。开始时可先用一些开合分明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断体验、校正 。直到呼吸顺时,内气升降感觉明显后,再配整套拳来练 。并依靠动作的开合虚实逐渐提高呼吸的强度和深度,在呼气时动作能沉着,吸气时动作轻灵 。这也达到了太极拳的轻灵沉着的要求 。(3)按照养生太极拳的进阶次第练 。先练随息放松,再练随息动作 。练到呼吸、放松、动作能一意统驭,则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了 。再练下去,练到不必注意呼吸,能意动身随,身动息随,这就达到心息相随 。继续炼到一定功夫就能气息相随,内气方能周流全身 。(五)正确熟练的外形动作才能提高内气运行 。内气与外形动作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 。外形动作可以导致内气运行,内气又能催动外形活动 。虚无子老师说:“练拳养气即意气运动和形体动作也 。分说为二,实是一本.”又说:“……内蕴的意气和外部的神气这种动荡状态,像泵一样能推动内气行 。”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些语录都说明了外形动作与内气之间的关系 。养生太极拳通过一段时间(各人的时间不同)的锻炼体内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内气”,它可以随着意念而调动,由内而外,由下而上;一动全身由根节到稍节,由稍节到根节,节节贯串而动 。练到一定阶第,即会念头一生,内气既生,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 。学练养生太极拳在初级阶段是由外形运动来引动内气,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运行的因素之一即由正确形体动作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内气初期运行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下,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而运行 。所以初学养生太极拳从开始就必须要遵循养生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外形动作要正确讲规矩 。在学练中不断体悟,校正外形动作,逐步达到外形动作正确熟练,纯熟之后就会由外引内产生内气周流 。经过不断修炼从最初的腹部充实到气遍全身 。如果我们在学练过程中某一动作不够协调,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运行 。有人练拳多年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练一趟拳,全身不得温暖,手掌不得红润,健身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形体动作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 。在行拳时,神要领,肩要沉,速度要慢而均匀,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 。因此我们应重视外形动作的锻炼,注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使意念、动作、呼吸三者密切配合 。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学练养生太极拳要在“正”字上下功夫 。所谓“正”,有两层含义 。一是将套路、姿势练正确,这是起码的要求 。二是身法要“正”,这点尤其重要 。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身法的正确性 。养生太极拳对身法特别讲究,对手、眼、身、步都有具体要求,要手臂灵活,眼睛顾盼有神,身法轻灵,动作正确,步法扎实 。在此基础上,经过熟练套路、去僵求柔的过程,达到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从而把功夫练上身 。对初学者来说,“正”是最关键的 。没有了“正”,就会有较多的肌肉组织参与到维持自身身体平衡中去,所以就不可能“松”;没有“松”,就不能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没有了“正”,就无法“通(即气血畅通)”,就不可能使人体所产生的气势达于圆满 。要“正”,最关键的是躯干部位 。养生太极拳对躯干部分的要求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腰要松沉竖直 。我们所说的“腰要竖直”,是指尾骨竖直,使腰更好地起到“轴”的作用,并能通过塌腰达到上下相随 。这样,在头正的情况下,头顶百会穴和档中会阴穴构成的连线始终垂直于地面 。这就达到了直腰的目的 。我们无妨先按下面的方法去感觉一下:无极式站立,在身正腰直的前提下,由上到下逐节放松,将重心落于两脚构成的稳定面内,细长、均匀地呼吸 。很快你就会有神舒、体泰的感觉 。这时缓缓地转动身体,去仔细感觉腰轴的存在 。以上所谈的“正”,其目的都是为了“通”,即气血通畅 。以逐渐达到气势圆满,气血通畅是养生太极拳健身养气、增加内功的必要条件 。(2)学练养生太极拳要明阴阳之理 。养生太极拳的拳学理论本太极、阴阳学说 。太极拳一举一动、虚实变换、起落伸屈、开合蓄发,无不含阴阳消长,相生相济之理 。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极阳生,阳极生阴 。外形动作的开合进退,招式的收发蓄放,不应成单,动作不应有半途而返,否则动作不顺,意气不畅 。所以练太极拳要明阴阳之理,方能动则伸缩自然,起落合度、动作顺遂,静则上下照应、左右相称、阴阳相合 。(3)学练养生太极拳要注意不断地有节奏的虚实变换 。养生太极拳运动是在不断地有节奏的虚实变换,阴阳交替中进行的 。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靠外形动作的正确体现的 。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就是力求达到阴阳平衡,其手段就是通过不断的虚实变化,促使神气与身法活泼 。有利于神气鼓荡,达到气血周流全身 。(4)练外形动作要节节贯串 外形动作节节贯串要求我们练拳时要思想集中,心不外驰,意气贯串不断 。注意全身主要关节贯穿起来,一节一节依次通过 。在式与式之间转接要一线串成,要式式相连,招势之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而成 。如不能节节贯串,就要出现断续、凹凸、缺陷处 。影响意气的动荡和神气的鼓荡,更不能达到完整一气 。具体方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 。如上一动将终,在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动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叠,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会呈曲线缓和运动 。《拳论》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 。”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迈步向前或退后走弧形,均不可直进直退 。(5)学练养生太极拳要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行互相协调 。养生太极拳之所以要求内外相合,原因在于它是身心兼修,即要练外形动作又练精神意气 。练外形动作时,要把意气贯注到动作架势,气势神态,招法运用上,达到内在的意气和外部的形神相合拍 。养生太极拳千变万化,动作态势多端,也不外虚、实、开、合四字 。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内有五脏六腑、经络筋骨,外有肌肤皮肉、毛发,四肢百骸处处相连为一体,以意行气催形变 。若要拉开,不但手开足开,心中意念随之也开;若要闭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与之俱合 。一招一势,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会迅猛而机灵内外相合的基础是上下相随 。但也只有达到内外相合的阶段,上下相随才会最完美地得到表达 。演练太极拳不可上下不随,更不可内外不合,舍此便使周身散乱无主 。(六)“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在周身相随、内外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扎稳下盘,促使内气充实和饱满 。“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严格按照养生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练习拳架,用意念调整身法使其符合太极拳的要领及运动特点和规律,而且调整呼吸以培元养气、稳固根基 。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 。“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是稳固根基的窍要 。充实内气即培养元气 。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和发气之源 。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反过来又益于肾气充盈丹田 。这样相得益彰,使根本固,源流润,肾气足 。肾气足则内气充盈,五脏得养,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身轻体健 。(七)持之以恒,长期锻炼 。按照养生太极拳的技术特点,遵循养生练法的原则进行锻炼,每天保持一定的锻炼时间和运动量,持之以恒,经过长期锻练一日功夫一份功效,自然内气充沛活跃 。
太极拳练拳时如何练气我个人为,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正确;其次,要做到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中正圆满,轻灵沉着;第三,要按照太极拳的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去练拳;第四,在练拳时要舌顶上牙堂 。基本上做到几点,就可以做到练气 。
陈氏太极入门练几式 陈氏太极如何练气,练太极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文章插图
太极拳如何练气?想把太极练深,练气是十分必要的 。练气就要先站桩,站桩和扎马步一样,马步是外家桩,内家拳站桩是内家桩,不过也有相通的地方 。太极拳站桩,站的是“无极桩”,由浅入深,之后站“太极桩” 。无极桩久站,年复年 。必会内气充盈,拳脚有劲 。发劲刚猛 。无极桩的站法是无极桩桩功太极精神,是天人合一,守静生动 。第一步,要学会守静 。同时,作为内家拳,必须养气练气,先养后练 。既能守静,又能养气的方法,就是站桩 。站桩是基础,站桩同时是真正太极拳演练的开始,入门功夫 。站桩是外养形态,内固精神 。站什么桩呢?应该站“无极桩”为好 。太极拳论中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 。无极桩是基础中的内核 。什么是无极桩?无极桩的上桩口诀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桩的状态为“无我无他,无天无地 。虚无缥缈,运行无始 。”;还有说的是“挂衣架”和“西山悬磬” 。是开始 。后面定式、单操和盘架实质是活桩 。整个架子似打非打,保持桩的状态才是真打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能达到无极桩态 。其基本过程是先松后静,我总结为“中正,平衡,去对峙,等,忍,时,忘,无”是进步的过程 。形状姿态,可以千差万别,心法恐怕会是归一的 。形状姿态,可以千差万别,就保证了任何时刻均可以,生活在无极桩态中 。这时更重要的是心态,而非体态 。话虽如此,总要有一个框框才好跳进去 。下面就勉强画一个,但愿你还能记住这是画的,不用跳就应该能出来 。出来时,你就自由了 。无极桩练习法:该桩法简单易学,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 。不讲究行气,更不会出偏差 。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对治疗慢性疾病和强健身心均有显著的效果 。练法:先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波澜不兴,深而清冽,是所谓“如临深渊” 。水面一层薄冰,刚刚能支撑自己,而自己将站到冰面上去,所以有恐惧感,有利于提气,是所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先提起一脚放在冰上,再将另一脚轻轻放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 。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松开微前合 。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 。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然呼吸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 。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 。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 。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 。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 。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 。颈部自然放松,俗称“强项”或“贴衣领”,因为脖子轻轻碰到后衣领时,位置最佳 。下颌微含,如果舌尖出现上挺,且流出津液,称为金津玉液 。可自然咽下,最好分三次,汩汩有声 。头部要正直虚领,做到“三点”一线,既两脚涌泉连线中点、尾闾、大椎三点连成一线,并呈铅垂线位置 。该线向上指向天空,仿佛天上有线将你拎起,称为“挂衣架”或“西山悬磬” 。松静自然,物我两忘,达到“无我无他,无天无地 。虚无缥缈,运行无始 。”最好 。无极桩要点:1、不要意守 。初学者难以屏除杂念,可以想象绿原大海青山流水,或守窍,或数吸,或念经 。但是,具备一定定力后,应努力驱除意守 。此节是与各种意拳相区别的关键所在,切切谨记!有意,则停留在有界 。只有无意,自然生出真意,才能跨越无、有无、有三界,才能无极生太极 。这是太极拳与其他内家拳的大差别所在 。不知道这一点,功夫依然进步,只是你说你练的是太极拳,实际上却是别的什么 。当然,别的内家拳,一旦悟透关节,能够破除心意,立即也就会了太极拳,尤其是个中高明者 。一般,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指的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环境熏陶造就的认识基础上自己的主观想法,如果任由自己的想法主宰自己,则真正希望心灵和肉体回归于自然的目的,就成了南辕北辙,由于后天思想的添满和坚守,而永远不能达到了 。而我们追求的意,可称真意,是能真正含有能量,或者能指导激励产生能量的意识流 。意,只有你在想,它才存在 。真意,不论你想不想,它都在运作 。我们学习修炼的目的是:求得后天与先天得沟通,最终达到用后天意指挥先天真意 。意为外在,属于阳,真意为内有,归于阴 。相互沟通,阴阳相合 。2、不可用百会穴上领 。既三点连线,不要用百会代替大椎 。否则,可能出偏 。虽然表面上功夫进展更速,却离邪法不远了 。当然,若老师高明,能够护理,也无不可 。很多门派常讲“顶头悬”,对其认识,多为悬百会 。这里可能有更好的法门,我不知道 。对于读我的书,帮助理解和修炼者,还是不用百会为好 。时机发动,顶头自然会悬 。3、不要强迫自己舌头上接,既“搭鹊桥” 。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了渡客,才需要船家 。该接的时候,自然就接上了 。否则,舌头就松不下来,而且可能接错了位置 。不要瞎操心,无为而为,会有为你答理一切的 。要真诚地崇敬和感谢上苍,崇敬和感谢如果存在的造物主,他们恩赐我们的,精美的自己能够管理治理自己 。4、三点连线向上领,是上桩过程中的一步 。不能一直想象着,这将违背第一条要点 。以后只是跳出自己,加一个观照自己的意念后,就力求去掉意念 。这时六祖惠能法师的“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老子李耳的“能婴儿否”,“来者不追,去者不留”,会帮助你的 。5、“前一后二” 。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房事前一天,房事后两天 。不能站桩,这是古训 。由于一般练功者,不超过数十分钟,尚不剧烈 。“前半后一”可矣 。收功:做三次微深呼吸 。呼气时意想将全身的病浊之气排出体外;吸气时意想把自然界的精华之气收进体内 。然后张开眼睛,稍做散步,或作摇橹功等基本功 。练功时间、次数、方向:时间因人而异,可长可短,初学者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若连续百天站桩一、二小时以上,且不行房事,称为“筑基” 。方向朝南 。一曰早晚醒后睡前各一次为好 。上面谈的是上桩下桩的方法,其实并不全面 。虽然够用,但还没有涉及内在的变化过程,没有涉及入静守定的心法 。“应景自然,物我两忘”八字,确实是根本 。但说的说了,听的听了,真正的过程,还是不甚了了 。愚以为用为“中正,平衡,去对峙,等,忍,时,忘,无”来描述,比较细致 。“中正、平衡”不消说了 。最重要的是“去对峙” 。什么是对峙?对峙是相对加上执着 。相对的好坏,松紧、大小、左右、有无等等,为进入无极态,自然要去掉 。尤其要去掉前面的中正与否、平衡与否,因为这些本身都是后天强加的名相 。一旦有了比较,心上就悬着计较,实在害人 。而执着物象,尤其是执着于相对,更是要不得的 。去不掉,就等 。等不了,就忍 。忍不住,*时间 。到了一定火候时候,终于忘却 。无天无地,无我无它,无往无来,无始无终 。这是我个人的心法,它永远不涉及我现在到了几阶几层、进步退步,我就是我 。几阶几层,是相对的东西,不破除,就一定会象毒蛇缠在心口,你喘不过气来 。太极拳真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结晶 。可惜能真正体会个中真味的太少 。一旦用心去练太极,就会发现太极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生命的一部份 。公园里大部份人练的与其说是太极,不如说是体操 。太极拳其实质是“活桩” 。正确的呼吸是进入真太极的钥匙 。静桩时能进行正确的呼吸都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活桩” 。呼吸涉及肩胛骨、胸椎、肋骨、尾椎的牵连配合,稍一不慎,便会“紧张” 。稍一“紧张”,便会“起意” 。从表象上看,太极拳的关键在于“呼吸”是不错的 。
【陈氏太极入门练几式 陈氏太极如何练气,练太极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