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鏖战全屋智能:小米华为争室内,海信要做破界者

投稿|鏖战全屋智能:小米华为争室内,海信要做破界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王新喜
新一轮全屋智能的争夺赛已经打响 。
全屋智能有多火?3月就有3家企业召开发布会 , 推出了新一代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
4月19日 , 海信发布智慧生活品牌片 , 表示要做“平凡”但有用的智能” , 指出智慧生活的本质是“人” , 要用有爱的智慧科技为用户提供至简、品质、有爱的生活 。
全屋智能争夺赛升级了 。
海信的全屋智能 , 是其内部智能化的一场顺势而为
早在2020年 , 海信就提出了未来智慧生活必然是多元、全域且全面的畅想 , 提出全屋布局不能仅局限在客厅卧室厨房 , 而要从家庭走向社区与城市 , 海信也因此启动了智慧新生活“1×3 X N”布局 。
一屏”就是以屏为介质打通屏、网、云 , 构建海信屏幕之网 。“3”即海信爱家、海信信我家、海信智通城三个平台 , 分别代表了家庭、社区到城市的三大领域 。N”指全场景、全业态、全智能的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 。
2021年 , 海信对智慧家庭的顶层设计做了重构 , 重新搭建了海信智慧家庭应用服务平台:Hisense Ailife 。在硬件端 , 统一家电的软硬件平台;在数据端 , 建立家庭、社区、城市的大数据标准 , 通过海信云脑统一机型数据的协同、计算和决策 。
在海信如今提出“平凡的智能”的理念来看 , 是要进一步降低全屋智能的体验门槛 , 通过新型智能硬件(智能板)、友好交互(将爱家平台能力统一赋能到电视、冰箱屏、中控屏等产品 , 推动家电家居交互体验一致、开放性)、可信赖的数据隐私保护、连通社区和城市等五个层面的支撑 , 通过极简交互和互联互通 , 强化科技给“人”带来的温度与品质感受 。
在海信推进全屋智能战略背后 , 是海信内部智能化转型在加速——
在海信内部 , 目前无论人事调整还是集团高层 , 智能化转型当前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 。
家电智能化已经是董事长林澜“今年亲自盯的几件事”之一 , 而此前经历海信电视智能化转型、在海信旗下聚好看公司任职的夏章抓 , 去年2月就已来到海信家电集团 , 负责推进家电业务的智能化转型 。
海信的这种紧迫感的背后 , 是一种行业的风向的变化 , 从整个家电行业来看 , 相对黑电 , 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白电的智能化还是初级阶段 。
在夏章抓看来:“现在白电的智能化 , 相当于在走和十几年前黑电智能化的同一个趋势 。" 而海信内部也达成共识:" 智能化是白电近几十年最大的一次机会 。"
从海信自身来看 , 它是国内外极少同时拥有黑电、白电和厨电三大业务板块、完整覆盖了广义家用电器领域的企业 。海信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搞黑电智能化 , 将其带入白电并覆盖全系家电 , 从全空间到整个家庭的智能化 , 是海信智能化现阶段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
全屋智能赛道火热 , 各家打法有何不同?全屋智能风口已经到来 。
根据IDC数据 , 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2021全年出货量预计2.3亿台 , 同比增长14.6% 。未来5年出货量将以21.4%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而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在消费市场的推广将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
投稿|鏖战全屋智能:小米华为争室内,海信要做破界者
文章图片

全屋智能火热背后 , 是源于随着5G、物联网、AI发展 , 设备间互联互通成为趋势 , 智能单品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趋势 , 家居家电互联互通、套系化购买成为消费者诉求 。
在这种背景下 , 企业发展全屋智能也是一场对于智能家居未来趋势的卡位战 。
全屋智能当前大致有五大阵营 。包括以海信、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家电企业;以华为小米、云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以欧瑞博、Aqara、紫光物联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企业;以百度、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罗格朗、欧普照明等为代表的电气、控制器类厂商 。
在众多新老玩家中 , 华为、小米、海信、百度、阿里等各自代表了全屋智能的不同流派 。
百度阿里是互联网平台派 , 主要从智能音箱或其他单品入手 , 利用强大的平台流量与资源整合来走单品爆款模式 , 以硬件产品导流 , 为其互联网增值服务盈利与导流服务 。
华为是底层系统派——华为的打法是“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 并在今年进行了升级 , 带来了华为全屋智能主机SE、全屋互联等全屋十大子系统 。它主要以鸿蒙系统为底层来串联外部品牌与产品 。
投稿|鏖战全屋智能:小米华为争室内,海信要做破界者
文章图片

它更强调与装修结合 , 甚至在前装就介入 , 定价门槛与隐性成本较高 。
海尔、美的是场景派 。都是根据用户需求 , 围绕AIoT探寻智能场景化、套系化解决方案 。
小米走的是AIoT平台生态路线 , 其生态链企业达到300多家 , 品类从智能手环、电视、音箱到智能温控、门锁和照明设备、空气净化等 。从小米的打法来看 , 并没有统一的自有套系方案 , 用户可以基于其丰富的硬件品类 , 做自有的产品的拼装、DIY路线 , 走性价比路子 , 更多是后装场景 。
而海信走的是全智能、全场景、全业态的路子 。它一方面结合自身家电全品类优势 , 打造个性化的智慧场景体验和服务 , 推进海信璀璨套系在智能体验层面的统一 。比如围绕语音、NFC和多屏交互 , 围绕家庭各大空间打造“一声响应、一碰执行”这种一步到位的便携交互 。
在海信璀璨高端智能套系家电中 , 智能中控屏主动服务以及NFC“碰一碰”交互应用在大量家庭场景中 。但它又不仅围绕客厅卧室等室内场景 , 而是打通家庭、社区和城市的全业态 。
对比来看 , 以百度阿里为代表的智能单品模式已逐步式微 , 海信、华为、海尔目前的方向都是向场景化、定制化的方向走 。
而不同之处在于 , 如果说小米的布局更聚焦在各种智能单品的DIY或组装组合 , 那么华为则是以底层系统为基础 , 偏向前装与底层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
而海信在全屋智能打法不仅是场景化的套系定制 , 也是智慧生态模式——它利用家电去关联社区相关的信息和服务 , 包括道路交通、市政的城市公共服务 。它相当于将整个行业向前再推了一把 , 让家电的智能化走出客厅与厨房 , 把赛道延伸到家之外的场景 。
把赛道延伸到家之外 , 海信在想什么?
海信之所以把赛道延伸到家之外 , 是源于海信与美的、海尔等家电厂商的产业布局有所不同 。在家电产业层面 , 海信与美的、海尔类似 , 从电视、洗衣机、空调、冰箱等 , 都有全套的白电与黑电产品布局 。
但不同的是 , 海信在智慧城市层面有二十多年的深耕 , 并通过推出城市云脑群架构模型 , 实现不同行政层级市区的打通与融合 , 已应用于青岛、长沙、西安、济南等全国169个城市 。在智慧城市之外 , 海信在智慧社区层面也有深耕 , 基于“1×3 X N”的布局 , 海信背后有云脑技术架构、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安全等技术支撑 。
因此 , 基于海信家电的全系智能化加上海信在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布局 , 这种独特的产业结构与技术优势 , 让海信将全屋智能布局可以从点扩展到面 , 它的产业链布局要更加广泛 , 连接社区与城市有了可能 。
从目前来看 , 海信的智慧社区布局距离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 , 但它其实是当前全屋智能的一种延伸 , 智能化覆盖黑电白之后 , 从家庭走出去 , 连接社区与城市 , 这是一个更大的智能化生态圈 , 也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一种前瞻性试探打法——这种全业态的智能也有点类似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趋势性进化 。
全屋智能迎来变革风口 , 谁能吃掉市场红利?从目前各家的布局来看 , 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 家电智能化往什么地方走?大家都在试探 , 但整体的演进趋势大的方向是不变的 。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技术深度融入到家电产品 , 从智能单品向套系、场景、开放生态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 这导致行业的竞争边界与消费者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
中国工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 这也是家电业面临的智能化时代红利 。
从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到海信、海尔等家电企业也在顺应这种智能化转变——从智能单品向一站式、互联互通、场景化服务的全屋智能进化 , 智能化产品也从被动到主动化服务 。
如果对比海信与华为打法 , 我们发现华为的模式与装修深度耦合 , 全屋改造布局的门槛相对较高 。
而海信则更偏向场景化的人机交互 , 从布局到交互 , 简化了全屋智能的体验门槛 。在此基础上 , 从产品到场景再到情景的跨越 , 跳出了家庭场景的局限 , 冲向了社区与城市 , 由此消费者能获得的智慧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同 , 它更专注科技给人带来的幸福感 。
从整个行业的格局来看 , 由于当前家电企业都在套系家电有相对完整体系化、智能化的布局 , 华为则在5G通信与底层系统层面有相应的优势 , 未来可能会呈现华为、海信、海尔、小米四强争雄的市场格局 。
结语全屋智能是一场长跑 , 它有望带动行业进入一个更新换代潮 , 厂商要吃掉红利 , 无疑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 , 从功能、空间、设计到场景要解决消费者实在的需求 , 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科技给智慧生活所带来的的幸福感 。
【投稿|鏖战全屋智能:小米华为争室内,海信要做破界者】谁能抓住机遇 , 要看谁能在前瞻性布局、底层技术与消费者需求三方面结合起来 , 卡准未来趋势 。因此 , 全屋智能大时代的未来竞争风向 , 还有的看 。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来源: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