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必须啊 关羽攻樊城时成都必须支援 北伐时必须不能用马谡 未卜先知 无敌了
其他观点:
南阳诸葛庐 。孔明先生高卧于草堂之中 。一次难得的午后酣睡 。但是他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这场奇特的梦中 。孔明先生梦见了“三顾茅庐” 。梦见了“白帝托孤” 。还梦见了“秋风五丈原”……
正在这个时候 。只听草堂外童子禀报:刘备求见!
此时此刻的情景 。就如梦中的“三顾茅庐”时一模一样 。难道这就是自己未来的人生吗?诸葛亮犹豫了 。到底应不应该见这位刘皇叔呢?

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文章插图
一、刘备是诸葛亮的真主
诸葛亮的犹豫 。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跟随刘备 。穷尽一生心血最终也没能完成兴复汉室的目标 。只落得个秋风五丈原的悲情解决 。
但是孔明先生同样也会想到 。在梦中他的那位刘皇叔是何等的仁慈 。对自己是何等的信任和倚重 。在梦中 。刘皇叔白帝托孤之时是何等的悲怆与绝望……
“修得文武艺 。货于帝王家” 。这是我国古代每一个有才华之人最为正统的思想观念 。孔明先生也不例外!一个真正有才华的读书人 。穷其一生都在寻找明主 。而刘皇叔这样的主公若真如梦中一般 。岂不正是自己毕生苦苦寻找的明主吗?
失去这样的明主 。不仅仅是失去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 。也等于失去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君臣之情和知遇之恩!
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文章插图
二、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诸葛亮知道 。自己跟随刘备将会开启一段何等波澜壮阔的人生!
哪怕结局并不完美 。但是整个过程却依然让孔明先生无限的向往 。三顾茅庐时的君臣相得 。接下来便是火烧赤壁、平定荆南四郡 。然后是收西川、取汉中 。使三分天下有其一 。这是一段何等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岁月!
接下来一切都变了 。情势突然间急转直下 。关云长败走麦城 。刘皇叔一怒兴兵却兵败夷陵 。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当孔明最后一次见到刘备的时候 。他发现主公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雄主 。也不是那个仁慈的长者 。此刻的主公只是一个迟暮而绝望的老人!看着主公苍白的面孔 。握着主公干枯的双手 。这一刻孔明心中发誓:穷尽一生 。一定要完成主公兴复汉室的大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文章插图
多年以后 。五丈原瑟瑟的寒风之中 。孔明先生知道 。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此时此刻 。他双目含泪 。口中喃喃的说道:“先帝啊……亮已竭尽全力 。终不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亮再不能临阵讨贼 。幽幽苍天何薄于我……”
这样的人生 。虽然悲凉到了极致 。但是又何尝不是有意义到了极致?这样的过程中 。自己有了追寻一生的抱负吗 。有了位极人臣、君臣相得的成就 。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这样刻骨铭心的人生为什么不选?更何况以孔明先生满腹的才华 。为什么就不能有逆天改命的雄心?
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文章插图
三、这样的一生 。将成为华夏读书人的千古表率
士为知己者死!明知不可为而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华夏读书人最为高洁的品质!
诸葛亮的一生 。也许充满了悲情 。也许充满了遗憾 。但是恰恰就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人更加的刻骨铭心 。也正是在这种悲情之中 。诸葛亮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他不再是他一个人 。而是华夏读书人的千古表率!
自此之后 。《出师》一表真明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不知道会有多少读书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顶礼膜拜 。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将诸葛丞相的一生标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想明白了这一切 。诸葛亮抬手拭去眼见的泪痕 。轻摇羽扇对身旁的童子道:
“快去请刘皇叔堂中稍坐 。亮随后就到……”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其他观点:
还是会出山 。因为诸葛亮需要一展胸中所长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 。诸葛亮最后的结局很大的可能还是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出山之后 。在刘备活着之前 。照样得不到彻底的重用 。因为话事人是人家刘备 。刘备死后 。诸葛亮还是会为了蜀汉呕心沥血 。蜀汉和曹魏双方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两国战争的胜败 。不是开上帝视角就会改变结果的 。所以诸葛亮的结局还是会病逝五丈原或者其他北伐途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