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爱莲说原文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刘禹锡的爱莲说原文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文章插图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刘禹锡的爱莲说原文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文章插图
《爱莲说》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 , 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
《爱莲说》注释1、可:值得 。
2、蕃:多 。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独:只,唯独 。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 , 人们很爱牡丹 。
5、予(yú):我 。
6、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
7、染:沾染(污秽) 。
8、濯(zhuó):洗涤 。
9、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10、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
11、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
12、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 , 长枝节 。
13、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
14、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
15、可:可以 。
16、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
17、玩:玩弄 。
18、焉:助词 。
19、谓:认为 。
20、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 , 就隐居避世 。
21、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22、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
23、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
24、鲜(xiǎn):少 。
25、闻:听说 。
2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27、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
刘禹锡的爱莲说原文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文章插图
《爱莲说》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 , 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
《爱莲说》创作背景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
《爱莲说》作者介绍周敦颐,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资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 。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
【刘禹锡的爱莲说原文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