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磁搅拌!( 三 )


各种坯料的连铸机
05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
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阶段
到2000年,世界连铸比例达到86%,超过90%的国家有40多个 。进入新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钢铁工业的进步,钢的强度、韧性、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的提高对洁净钢生产和无缺陷钢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传感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连铸技术被赋予了更大的生命力 。
细化和分化
连铸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相辅相成的,集成和综合整个技术的要求越来越明显 。连铸相关的技术很多,钢坯、钢种、生产规模的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的细化和差异化 。有些技术和基础实验很多年前就出现了,但通常需要10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普及和完全商业化 。
动态二冷技术、动态轻压下和液压振动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
动态二次冷却技术
以往二冷水量是通过手动调节阀调节的,是静态的;可以改成可动态调节的电控阀,用工艺变化-动态二次冷却技术动态控制水量 。动态板坯二冷技术,根据钢种、断面、中间包温度、拉速等变量,融合冶金专家智慧和冶金准则,设定不同的目标温度,实现精细控制 。对于生产普通线棒材的小方坯连铸机,建立拉速与水量的对应关系,实现动态二冷控制简单可靠 。第二,影响水量的冷变量可以根据需求变化 。宽板厚板的出现,产生三维动态配水,解决边缘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
动态轻压下技术
板坯动态轻压下是生产中厚板的必备设备 。从第一个生产应用到普及并被广大用户接受 , 大约用了10年时间 。这期间经历了不断完善、优化、参数积累的过程 。随着大规格宽厚板坯和方坯的出现,大压力下的技术开始得到试验和应用 。
液压振动技术
随着液压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液压振动逐渐应用于常规连铸机,维护更简单的电动缸开始在板坯上试验,并陆续推广应用于小方坯 。大约在2010年以后,尤其是2015年以后,液压(电动缸)振动几乎成为连铸机的常规配置 。
大规模和多样化的模型
大规模
2010年6月,AISI提供的400mm×2400mm单机单流直弧形特厚板坯连铸机投产 。2011年2月,由AISI负责供货的韩国浦项400mm×2200mm特厚板坯连铸机投产 。
2010年10月,由西门子奥钢设计的320mm×2800mm单机直弧形板坯连铸机在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产,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板坯连铸机 。
AISI为POSCO建造的300mm×1650mm不锈钢单流板坯连铸机,可浇铸世界上最厚的不锈钢板坯,已于2013年7月投产 。
神户制钢承接了澳大利亚BHP公司的4机4流大方坯连铸机订单,年产量200万吨 。连铸机主半径为R15m,最大浇铸截面为400mm×630mm,稳定浇铸速度为0.8m/min 。
2015年10月 , 德国迪林根6号特厚板坯连铸机投产 。立式连铸机为双机双流,铸坯厚度300-500mm(预留600mm),铸坯宽度2200mm 。它具有二次冷却水边缘控制系统和动态轻压下 。300mm厚板坯拉速0.6m/min , 500mm厚板坯拉速0.22m/min,年产量120万吨 。
2006年以来,直径500mm以上的大型圆坯连铸机发展迅速 。在此之前,大圆坯连铸机采用全圆弧多矫直点逐渐矫直 , 圆弧半径在R12m-R17m之间 。每个施法者的流数为1-6流 。他们大多铸造高碳钢和合金钢 。
多样化:
特别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休止的滚动应用在阳光下
双辊薄带铸造机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 。
能够生产板坯和钢坯的连续铸造机开始出现 。
简易冷支撑、类似钢坯结构的板坯连铸机(小方坯)的开发与应用 。
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业4.0的需要
前三次工业革命起源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 。现在,物联网和服务在制造业的应用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未来 , 企业将建立一个全球网络 , 并将其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集成到虚拟网络物理系统(CPS)中 。
关于实施
工业4.0
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
“这意味着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商品和人互联起来,从而创造出物联网和服务 。这种现象的影响也会体现在工业领域 。在制造领域,这项技术的逐渐进步可谓是工业化的第四阶段,即工业4.0 。”
所有现代化的连铸机都配有智能传感器,模型实现全面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数据接入全过程的大数据库 。连接到连铸机工厂的互联网,成为钢铁过程-物理系统(CPS)的一个单元 。
冶金模型模拟连铸凝固过程,模拟生产过程,帮助制定工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