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是文艺范的无病呻吟吗

剧照 关于羌塘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杨柳松的神贴,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


《七十七天》是文艺范的无病呻吟吗
文章图片
杨柳松横穿路线

羌塘在藏语中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汉语区加个高原的后缀而称羌塘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七十七天》是文艺范的无病呻吟吗
文章图片
羌塘 上个世纪,瑞典人斯文赫定就开始探险羌塘,他在羌塘的探险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此人一生六次进入中国西部探险,并且发现了楼兰遗址。关于楼兰,高晓松的晓说最近两期有精彩讲述,晓说 2017:楼兰古国(上):大漠新娘 180112晓说 2017:楼兰古国(下):军粮军妓烽火台 20180119
另一个与羌塘有关的名人是凤凰三杰之一,湘西王陈渠珍。
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陈渠珍上书《西征计划》,率军入藏,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西藏,所部川军中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起义,陈渠珍自感危险,率领手下115名官兵,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入青海返回内地,一路上迷困荒漠,断粮挨饿,茹毛饮血,绝地辗转七个多月,直至民国元年(1912)6月,历尽艰苦方到达西宁,全队仅七人生还。
后来,陈渠珍把这段传奇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艽野尘梦》,书中对绝境下人性的描写,以及对陈渠珍和西原的爱情故事的描写,都极为震撼动人
关于这部电影 画面超赞,很美,这里随手放几张豆瓣上的剧照


《七十七天》是文艺范的无病呻吟吗
文章图片
1

《七十七天》是文艺范的无病呻吟吗
文章图片
2



3 导演明显不是想拍一个纪录片,相比杨柳松的原帖,加入了蓝天这个角色,丰富了一些感情戏份,而且还是交叉叙事,避免了纯粹只讲述穿越日志的单调,还是比较成功的
豆瓣6.5的评分明显偏低了,原因近几年大家对文艺,鸡汤,旅游,洗涤灵魂的过度抨击,前段时间高晓松的“诗和远方”言论一出,也是备受网页们的讥讽嘲笑。是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还谈什么“自由”和“远方”,所以高晓松和花大把时间去西藏旅游的人,都被认为是无病呻吟和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这就是“苟且"的理由吗,生活已经够无趣的了,心里再没有一份“自由”和“远方”,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是无病呻吟吗? 为什么要去穿越羌塘?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
有的人30岁就死了,只是到了80岁才被埋
时代的浪潮,裹挟着人往前走,互联网无处不在,让人无处遁形,可曾想过在心底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当你累了或迷茫的时候,在这空间里去寻找自己。
那么,电影到底是不是无病呻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给你带来一些美好,一些“远方”,这已经足够了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及为什么要去攀登珠峰时,这样回答
因为山就在哪里
我也以这句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七十七天》是文艺范的无病呻吟吗】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去轻易去挑战生命红线,一徒步爱好者在羌塘失联,请勿违法“任性”穿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