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汇塘桥的传说 关于桥的传说

桥的传说(普惠堂桥的传说)
七宝古镇现在是上海郊区旅游的线上名人打卡点 。古镇内横跨浦惠堂、连接两岸街区的石桥,让游客流连忘返 。说起蒲惠堂桥的传说,当地的老人都津津乐道 。
游客被编织在蒲惠堂桥上
相传500多年前,普惠堂上没有桥,只有几条船的渡口,人来人往很不方便 。1518年(明代郑德十三年),当地名人徐寿(原名永陵,和田人,前居嘉定,后迁居华亭县七宝里)投资造桥,将七宝与泗泾连接起来,沿浦会塘水道和陆路行走 。
当时普惠堂的河宽几十尺,很难修石桥 。虽然徐寿热心公益,愿意做好事,宁愿破产也不愿建桥方便人们出行,但工作量巨大,他还是做不到 。于是,他与镇上开明的富绅张勋商议,两人携手造桥 。张勋为人豪爽,是个有头有脸的人,所以他答应一口气把钱花完 。他们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后,就请工匠们来挑桩运石 。当所有的货物到达时,他们选择了一个好的日子开始建造这座桥 。没想到,由于水高浪大,桥桩始终打不动 。徐寿和张勋也是无奈又疲惫,还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
这一天下雨,河水暴涨,无法施工 。徐守正叫工匠们收工,忽然看见一只小船从东边飞驰而来,船到了渡口,一个银胡子白发的老人走了下来 。徐寿觉得新来的人都很善良,长得也很好看,就赶紧上前向他请教造桥的方法 。老人听后,笑着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只是他不慌不忙地去附近的肉店借了一把砍肉的斧子,上了船,来到桥堆旁,嘴里念着:“众生皆倒……”对准下不去的桥桩,每一根敲三下 。刹时间,整个渡口都在摇晃,我看到原本打不下来的一根木桩,立刻乖乖地朝地下缩了进去 。徐寿上前感谢老人作揖:“师父,谢谢您的帮助 。” 。但是老人说,虽然桩已经放下了,但是造成这座桥还有很多困难,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按时完成 。说着,他将手里的斧头往桥堆缝里一扔 。一眨眼,老人已经乘上了原来来的船,向西驶去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按照老人的话来说,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最后,位于普惠堂上的石拱桥建成并命名为“塘桥”,按原计划提前完工 。
塘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南北交通 。浦惠堂的两家银行合二为一,商业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七宝很快成为四面八方的名镇 。修建塘桥的故事被人们越传越远,肉斧也被传为“于夫”和“神斧” 。
【蒲汇塘桥的传说 关于桥的传说】

蒲汇塘桥的传说 关于桥的传说

文章插图
三孔普惠堂石拱桥
据《上海县志》记载,蒲惠堂桥重修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 。改建后的塘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 。主桥跨度11.25米,高5.2米 。两座拱门跨度均为5.6米,高3米 。桥长29米,南北20级,宽5.45米 。小时候看到的普惠堂大桥被盖了(1963年上海县人民政府加建) 。现在你可以看到蒲洪斗博客惠堂桥,1979年由七宝镇修复,在原来的额头上增加了“七宝堂桥” 。
蒲汇塘桥的传说 关于桥的传说

文章插图
我的小辰光看到的带棚顶的塘桥是1963年由上海县政府出资修建的 。
值得一提的是,“8·13”期间,日本飞机对洪都博客狂轰滥炸,大桥两侧数十间房屋被炸毁,而塘桥巍然屹立,一派祥和 。难怪事后有人说:“塘桥上盖着于夫,别说炸弹,就是神仙来了也摇不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