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年人听不懂的“脱口秀”,年轻人真的有共鸣吗?( 四 )
所以,擅长制造话题的笑果,怎么正确钳制“舆论猛兽”,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
脱口秀市场的多重悖论脱口秀并不是一个绝对红利产业 。
虽说笑果文化已经做到了行业的top,但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行业本身并不大 。
笑果要一边教育观众,同时扩大受众 。
对于如何打磨市场审美,如何孵化出高级的脱口秀演员,笑果文化并没有给到资本市场信心,用事实举例笑果文化曾经有过顶级的脱口秀演员,但事实也证明快速的内容造星也必然加速自我消耗 。
甚至很多评论家认为脱口秀的形式和困境也是内容创作的困境,即使笑果文化声称拥有大量的编剧以此生产打磨表演文本,这些编剧化身为文本流水线的一员时,内容的“持续稳定”也会变成伪命题 。
作为一家内容生产平台,笑果文化应当看到创作的全部过程,包括感受和积累,这和资本工业化的高效稳定明显相违背 。
在欧美市场,脱口秀表演也出现两种极端 。
一种是underground的代表如乔治卡林,通过精准的揭露社会性真相的纯粹表演 。
另外一种则是综艺脱口秀,比如由吉米.坎摩尔为代表的主流脱口秀访谈,这种去话题性的脱口秀综艺犹如一种新的品牌和营销的包装手段,利用诙谐和平民化的谈话技巧帮助明星品牌造势 。
文章图片
在我们看到的《吐槽大会》系列其实就是模仿这类综艺类型的一员,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对《吐槽大会》有如此多的争议 。
原因可能就是节目的立意之一也只是为了得到更多曝光和注意,在这场吐槽表演之下可能认真的了只有观众而已 。
由此可见脱口秀行业充满了内部和外部的多重悖论压迫 。
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是应该成为文本流水线的一员还是保持沉淀和坚持立意,那么这个平衡点又在哪里?当一个行业庞大到需要细化工种的阶段,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也就不会那么看重了 。
如今的笑果文化无疑正走在这条充满悖论的道路上,同时背负着行业,市场和观众的期待 。
笑果文化独大但行业太弱,甚至没有成熟的参考,而且脱口秀在中国没有与生俱来的生长环境 。
大家对于脱口秀感官流于表面,因此笑果文化也选择迎合观众,只要搞笑效果不要长期向下生长,一路狂奔迎合大众,那么它如何才能完成脱口秀行业升级的目标?
单靠打通供应和输出商业化并不足以支持脱口秀行业的升级,更多的考验依然来自与内容本身,在内容表达空间狭小,观点私人化,冒犯这门艺术如何本土化让国人更加容易接受,才是考验笑果文化是否可以升级的终极大考 。
工业化量产是笑果文化的一种选择,但工业化同时也意味着可复制 。
一个卡姆倒下会有千千万万个豆豆,杨蒙恩顶上 。脱口秀的关键在于写剧本,可以被编排人设的艺人大把大把 。
所以很多人认为笑果文化是脱口秀行业的独角兽,但忽视了这个公司和影视文化行业的微妙关系,笑果文化未来的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是来自影视行业成熟体系之中 。
而未来5年势必是脱口秀市场集中爆发的时间 。
届时将有更多维度的细分市场划分出来,笑果文化是否可以提前部署和摸索出承接大量需求的内容制作体系呢?
我们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