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原创:飞儿
一、不懂识别风险,“财商”变“财殇”


自从当年《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提出“财商”和“财务自由”的概念后,大家都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加上过去二十年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造富浪潮,现在大家的投资理财意识都很强了,一有闲钱就会想着如何去投资,大家都琢磨着怎么尽可能去钱生钱。
但是目前市面上各种投资理财工具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一旦选择不慎,钱就会越理越少,甚至血本无归、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我长达二十年的投资生涯中,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的财富风口,我身边抓住财富风口几年功夫就身家上千万上亿的人不少,但因为盲目投资导致血本无归甚至破产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有好几个,至于因投资踩“雷”由身家几百万一夜打回解放前的中产阶级人士就更加数不胜数。“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这种剧情一再上演。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实现财务自由其实并不容易,在投资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坑”,每一个坑都有可能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的努力白费。
但俗话说“没经历过熊市的洗礼,就不能算真正懂炒股。”没踩过雷掉过坑,也不能说自己真正懂投资理财。在追求财务自由的路上,投资是一门必修的功课,害怕风险过于保守自然是赚不了钱,只有在懂得识别和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去做科学的投资规划,才能让自己的资产真正保值增值。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二、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面对投资路上大大小小的“坑”,我们有没有办法去主动识别风险呢?
这里教大家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五个“筛子”,在选择投资金融产品时,用这五个“筛子”过一下,可以把大部分的投资风险识别出来。当然,这种判断方法仅限于金融产品投资。

1、看政策
很多人在选择投资品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产品本身的风险,却忽略了政策变化给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有一种“雷”,叫“政策雷”。那么,看政策是看什么呢?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首先要看政策是否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
比如虚拟货币投资中的ICO,即代币首次发行。在前几年ICO门槛较低、监管缺失的时候,许多人借ICO大发横财。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由《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ICO被定位为非法金融活动,被严格禁止。ICO活动涉嫌未经批准公开融资、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在《公告》出来后,一些平台选择将注册地从境内转移到境外,再向境内的用户提供交易服务。但参与这种非法交易,明显不受法律保护,风险极大。
其次要看政策变化对投资项目本身是否有影响。
比如有很多投向PPP项目的类固定收益产品,比如政信通之类的,原先都是由地方政府背书增信,承诺固定收益,但在今年PPP新政出来之后,不允许地方政府为PPP项目提供固定收益承诺了,这就加大了这类产品的投资风险。
对于一些追政策热点但投资期较长,未来政策变数较大的项目,也要小心。追着风口走,也许有可能变成风口上的猪,但也有可能风突然停了,从高空掉下来,会摔得很惨。
最后要看政策变化是否对金融产品本身是否有影响。
比如今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也就是俗称的资管新规,这个资管新规最大的影响,就是打破刚性兑付。这个新规一落地,就意味着原先常见的一些刚性兑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信托、银行理财等将不再为投资人兜底,投资人将自担风险。这就使这些产品原先被过往刚性兑付掩盖的风险完全暴露出来。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2、看平台 主要看平台本身是否有实力,是否靠谱。判断一个理财平台是否靠谱主要看以下几点:
(1)是否有相关金融牌照。
现在的理财平台的产品大多属于创新型产品,如果没有相关金融牌照,一旦出现逾期,很容易摊上非法集资的风险,我们作为投资人也会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参与人,不受法律保护。
这些金融牌照包括银行牌照、信托牌照、金融租赁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基金销售牌照、券商牌照、期货牌照、保险牌照、小贷牌照、融资担保牌照等等。即便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也得有相关的销售牌照,一定是有什么牌照做什么事,没有金融牌照防身却做相关金融业务或销售金融产品的平台一定要小心,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可能是非法集资。
(2)看平台的实际资本实力和股东占股。
很多理财平台很会包装自己,比如把自己包装成国资系、银行系、券商系、上市公司系等等,让投资人误认为这种背景的平台靠谱,这里面其实包装的成份比较多。
我们要看这家平台的工商登记,因为工商登记备案是骗不了人的。首先看它的实缴资本,而不是注册资本,实缴资本越高,抗风险的能力越强。
同时,不能盲目相信股东的背景,还得看它主打宣传的背景股东的实际持股比例以及是否是该背景股东的主营业务。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为了炒作股价而持有某平台的不到10%的股份,而且该平台业务并非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一旦平台玩不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块业务,根本不会有任何保障。
如果大股东背景是个人独资的理财平台,无论是否有银行存管,千万别碰,无论他们卖什么产品,自融圈钱的概率极大,跑路的概率也高。银行存管并不能完全控制风险,虚构融资标的一样可以圈钱。
(3)看高管团队的从业背景。
无论这个理财平台是做什么产品的,高管团队是否有至少十年以上金融业从业经历,以及高管团队中是否有资深的风险控制专家很重要。
(4)看平时业务运作是否符合行业监管规范,在网上搜索是否有关于这个平台的负面信息存在。
一旦有较多负面信息存在,尽量回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3、看投向 看投向就是看这个产品的底层资产,也就是这个产品所募集的资金究竟投到什么地方去了,投向是否可以监控。通过投向可以判断它的风险程度究竟有多大。
比如从P2P的投向可以看出这种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P2P本身是一种借贷资产,投资人的钱通过P2P平台出借给了企业或个人,这是它的投向。
但这些企业或个人为什么不找银行拿低息贷款,而要找P2P平台拿高息贷款呢?说明他们在银行眼里并不是优质客户,找银行拿不到贷款,所以要通过P2P平台借钱。本质上来讲,P2P投向的资产,并不是优质债权,实际上相当于次级债,甚至是垃圾债,偿还能力往往有问题,所以坏帐率会很高。
以前P2P平台普遍存在兜底的情况,平台会拿钱去填那些逾期坏帐的坑,所以表面上看没有出现逾期的情况,但实质上风险正在逐步累积,随着坏帐越来越多,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平台兜不住了,就会出现逾期,甚至直接爆雷。
所以,单从投向上来看,P2P无疑是一种高风险投资,但很多人往往因为它宣传的固定收益,错误地把它当作了稳健型投资。


总而言之:判断一个金融产品是否有风险或风险有多大,不要只看它是否保本保息,关键要看钱最终投到了哪个资产,这个底层资产本身风险程度有多大。
一个金融产品三分钟之内说不清钱投到哪里去的,坚决不能投。能说清钱去哪的,就要根据所投项目的风险程度来判定自己是否能够承受相应风险,再来决定是否要投资。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4、看风控
风险控制是任何金融投资的生命线,除了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属于无风险投资之外,任何其它的金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投资一个金融产品,一定要看它有没有较为完善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没有风险控制措施的金融投资就是在风险暴露中裸奔。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5、看周期 所谓看周期就是看经济大环境,有些投资产品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什么都很合规,公司也很正规,也不是圈钱的骗子,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它出问题。
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有什么需要关注的潜在的风险呢?除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就是去杠杆的风险。
2008年以来无论地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存在过度负债的情况,在目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为了保住国家不出大的金融系统风险,所以必须要去杠杆,我们不主动去杠杆,美国也会逼爆我们的杠杆。
但是杠杆不会凭空消失,去杠杆一定会牺牲掉一批人,所以大家今年以来所看到的包括P2P百亿级以上老牌大平台连环爆雷、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以及各种金融产品无法兑付,就是民营企业以及投资人在为去杠杆买单。
打破刚性兑付也是让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债务风险脱钩,但最终是把风险转嫁给了投资人。虽然最近货币政策有所宽松,但普通投资人处于投资生态链底端,仍然面临极大的风险。
从周期的角度来看,大家要记住一句话:
如果一条河里面有几条鱼死了,其它鱼没事,那说明是这几条鱼本身有问题。如果一条河里面的鱼大面积死亡,那一定是这条河出问题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快速离开这条河。
防“坑”秘笈(五招教你识别金融产品投资风险)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