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朋友的心态转变

很清楚地记得刚来深圳那段期间很不习惯这儿的交友方式,也许谈不上交友,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接方式而已,也许这就是成年人之间该有的成熟。回想从小至今的交友历程:
孩童时期,只要有小伙伴儿对我无恶意,主动上前跟我说句话,自己都会毫无顾忌地友善回应,然后就能一起吃糖果、扔沙袋、跳皮筋......
大学前的自己,虽然有着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地点地变更,但是也都在家附近,最远也是坐公车就能到的距离。那些一起上的学、一起跳的皮筋、一起温过的功课、一起压过的操场......都是回忆里的美好;虽然没有了手机的日夜寒暄,但是每逢节假日,只要一回来家那就是到处串门,然后互相分享学校的日常,还有偷偷喜欢的那个男孩儿,当然少不了叔叔阿姨给我们准备的零食。那时的我们总会畅想毕业后要一起怎样怎样,很期待快点到大学中去,认识五湖四海的同学和舍友。
大学来了,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奔赴他乡。没有了熟悉的亲友、没有了熟悉的乡音,没有了好成绩的执念,却多了一群最后被冠以学生之名的伪社会人。有了学生会、有了社团、有个党组织、有了攀比......城乡混杂。我学会了虚荣,学会了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尽量不提家庭情况,学会了随大流的消费不切合自身的物品,学会了拉帮结派.....所谓的交友开始于被安排的一群舍友,也大多终结于舍友的搬离,大多的关系恶化也产生于宿舍内部矛盾。之前心向往之的大学情结也随着毕业的临近破灭了。不知道在此期间在社会上兼职的大学生是否渴望毕业,但是假装认真读书的自己渴望毕业工作。
你好,社会人,我来了。
毕业了,同学关系断的也差不多了,能够维持下去的寥寥无几。应聘面试、工作、辞职或被开......交友开始于工作也结束于工作,好像也仅仅只剩当下的同事关系,因为所谓的交上的朋友也都随着上一份工作的离去也必然终结。
想念家人、朋友、想要有人陪,加之经济压力,总是在闭了灯后哭到心疼,早上醒来很庆幸自己昨晚睡过去了,然后斗志昂扬地起床洗漱迎接新的一天,接下来的8小时负重承载了自己太多自以为是的梦想。17年刚到深圳那段期间,自己几乎是靠想念、哭、自己一厢情愿跟以前的小伙伴儿煲电话粥度过的,他们也从没有嫌弃我无病呻吟、自找麻烦,谢谢那段期间陪我的人。你若不弃,我必不离。
时至今日,依旧想念、哭,但是电话打少了,不是因为不想倾诉,而是多了几分“多为他人想想”。尽量把自己的时间填满,没有无聊的时间留给寂寞;阶段性的痛哭还是会如约而至,只有哭出声、哭到疼才会缓解自身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很少打电话找人诉说那些不尽如人意,多了些工作生活的分享,当同龄的朋友都结婚生子,自己竟然也莫名的减少了跟她们抱怨这儿抱怨那儿,多了些她们也很忙也有好多事情要操心的顾虑,我自己要学会自己处理事情。
【对待朋友的心态转变】渐渐地,不知道自己是否学会了处理自己的事情,但是跟朋友的关系却生疏了。不会想到就打电话,而是想到后犹豫时间、场合等是否合适?是否会叨扰对方?再犹豫会儿就留到下次打吧,然后下次就是没有下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