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奢侈品中古店,是一门好生意吗?

投稿|奢侈品中古店,是一门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眸,作者|李瑷蔚,编辑|桑明强
奢侈品中古店,正在大众化 。
“中古”一词,源自于日语ちゅうこ,翻译过来就是有年代感的旧商品,通俗地说,就是二手商品的意思,流行于奢侈品市场 。中古商将奢侈品回收、修缮后,让普通人也能够用相对更低廉的价格,淘到自己喜欢的奢侈品,单从交易结构来看,这似乎是一桩“三赢”的生意 。
事实上,这种业态在日本、欧洲等国早已存在,甚至已经到达饱和状态 。
和国外所不同的是,国内奢侈品市场起步不久,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占整个行业比重仅为5%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二手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73亿元,同比增长47.87%,正站在电商带货和疫情后经济复苏的交汇点上 。基于此,本文新眸将主要分析:
  • 中古生意的前生今世;
  • 中古店井喷的背后逻辑 。
溯源中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购买奢侈品成为了全民风潮,鼎盛时期LV包的持有量高达人均14个之多 。但好景不长,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很多日本人选择卖掉之前购买的奢侈品、换成现金,用来补贴家用 。
久而久之,大大小小的奢侈品中古店、典当行在日本生根,成为盛极一时的经济现象 。
一方面,相对于其它国家,日本中古商品在二奢行业供应链的货源相对稳定,许多绝版款型、限量款型只有日本才能够找到;另一方面,崛起的行业名店带动了新一轮经济发展,也衍生了鉴别奢侈品真伪和买卖评级等市场规则 。
自2010年起,奢侈品、中古、Vintage、爱马仕、LV、华伦天奴等一系列新兴词汇,开始接连涌入国内,国内奢侈品中古迎来了发展热潮 。总得来说,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0时期(2010-2014年),主要表现为奢侈品热潮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牌性,奢侈品市场在中国快速崛起 。
公开数据显示,5年间全球20家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开设了约150多家门店,奢侈品消费占全球的25%,中国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与此同时,二手奢侈品行业也在香港兴起,一众奢侈品巨头也于这个阶段上市 。
2.0时期(2015-2017年),表现为二奢的过渡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并热衷于购买二手奢侈品,这让二奢市场得以在国内生根发芽,许多国内二手电商平台,例如红布林、胖虎网、只二、妃鱼等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
【投稿|奢侈品中古店,是一门好生意吗?】3.0时期(2017年-至今),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内奢侈品消费放缓,增幅从13%下降至7%,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二手奢侈品这个“香饽饽”上,随之浮现的,是产业链不成熟、行业未规范化、真假商品鱼龙混杂等系列问题 。
业内人士告诉新眸,“在未来,国内二奢市场将成为新业态下的热门现象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年的奢侈品存量约为四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我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可达万亿规模,这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但其中也有许多的行业问题亟待解决 。”
连着买卖两方一端连买方,一端连卖方,就像一座桥梁,这是坊间对中古商人的形容 。
奢侈品中古商源起日本,二手奢侈品店之间交易货品主要通过拍卖行进行流通 。然而,就在五年前,进出日本拍卖行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了:很多做中古代购的国内商家从日本拍卖行或日本中古店拿货,再将货品转卖给中国消费者;也有些国内中古店商家,定期到日本拍卖行进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