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作者:机智猫
关于频闪,你或许并不在意,但有些事一定要知道,因为这关系到眼睛的健康。
8月份发布的三款旗舰,小米MIX 4、荣耀Magic3系列、iQOO 8系列,以及上半年发布的多款旗舰,都将屏幕作为自己的亮点,甚至是核心卖点存在。当然,现在旗舰手机的屏幕基本上都有着非常高的素质和非常漂亮的参数,但是在这些参数之外,你是否发现少了什么?对,前两年厂商非常热衷提及的DC调光和频闪已经难见踪影。
贯穿|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文章插图

当前手机的调光方案和频闪问题常常被隐藏在分辨率、刷新率、色深、色准、亮度等各种参数之下,甚至不会出现在产品详情页中,而消费者的注意力也都在厂商宣传的卖点上,加之每个人对屏幕感受不同,使得频闪问题难以准确感知。但是“不合理”的调光方案以及附带的频闪结果,会慢慢腐蚀我们的视力,到时候出问题也只有一句:“一定是我看手机太久了”,而没有注意到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那么这里提到的调光方式是什么?不同的调光方案会带来的结果有何区别?
“没感觉”与沉默的大多数
现在智能手机,主要有DC调光和PWM调光两种方式。
DC调光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电路功率来改变屏幕亮度,电功率=电压 x 电流,通过改变电压或电流来改变屏幕亮度。就像开车一样,踩油门车就快,松油门车就慢,简单直接粗暴。
这种调光方式优点在于,可以中和频闪,是一种比较健康的调光方式。无论类DC(软件),还是硬件DC(专门IC芯片控制)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由于中和了频闪,这种调光没有频率的问题。
贯穿|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文章插图

PWM调光不同,这种方式通过不断的屏幕亮、灭交替实现调节,只要亮灭交替的速度足够快,人眼来不及分辨,就会“认为”屏幕时是一直亮着的。
但是仅靠亮灭交替还不够,需要调节单位时间内的屏幕点亮时间,也就是占空比,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成亮灭交替中的“亮”的占比,屏幕点亮的时间越长,屏幕就越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延伸出两个流派,即低频PWM调光和高频PWM调光,这里讲到的高低频指的是亮灭交替的频率,频率越高,频闪越低,对人眼的伤害就越小,这也是为何厂商如果有提到这种调光方式,必然会带出对应频率。
根据IEEE Std1789-2015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GB/T 9472-2017,400Hz的频闪只能算及格,只有当频闪达到1250Hz以上时,危害才能基本处于低风险水平。
贯穿|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文章插图

作为参考,近期发布的华为P50系列和荣耀Magic3系列就明确提到支持1440Hz和1920Hz高频PWM调光,这种频率已经比很多LCD屏幕要高了,不过不如2021款iPad Pro 12.9英寸版本,虽然是mini LED屏幕,但这种屏幕本质还是LCD,PWM频率达到19000Hz,基本可以视作“完全不伤眼”。
贯穿|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文章插图

最糟糕的是低频PWM调光,这种调光方式由于频率较低,人眼肌肉频繁动作,不仅容易导致疲劳,时间久了对视力也有一定伤害。如果你是眼睛敏感,则可能会容易出现诸如头痛、恶心、视觉紊乱等生理问题,对于这一点xda-developers上的开发者也有反馈。但可惜的是,这依然是2021年智能手机的主流调光方式之一。
不过每次当我谈到这一问题时,就有人会说,“我看了没感觉啊,是不是你的眼睛太敏感了?”
诚然,每个人对频闪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低频PWM调光对人眼造成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长时间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视力。另外,你只要搜索“频闪”“DC调光”“PWM调光”之类的关键词,就会发现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有许多人遇到由于频闪导致眼睛不适的情况,这还是肯发声的,如果加上“沉默的大多数”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