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当我们在谈论赛博空间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投稿|当我们在谈论赛博空间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章图片

图/游戏《赛博朋克2077》
赛博朋克的诞生赛博朋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科幻领域的一个全新分支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 , 赛博朋克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的作品 。它的出现和发展与整个西方科幻发展史的演变一样 , 都是先出现相关的小说 , 然后出现影视作品 , 最后再由研究者们从观者的视角将具有某些共同特质的作品归类为同一流派 。
赛博空间的概念也来自于这一科幻流派 。威廉·吉布森在 1984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神经浪游者》开始让外界注意到这一全新的概念 , 他在小说中提出了赛博空间的新名词 , 意指一个虚拟的空间 , 即人们可以通过仿真刺激技术和皮肤电极装置 , 让自己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 。
赛博空间的定义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渐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了泛化 。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 计算机领域开始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 , 到了赛博朋克出现的八十年代 ,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基因技术、网络、黑客等名词逐渐进入公众领域 。人机联网 , 数字货币 , 人工智能 , 虚拟空间等已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逐步得到了实现 。
在赛博朋克文学和电影诞生之初 , 这些新颖的题材通过读者的想象力和影像的塑造能力已经为我们呈现出来 , 应该说计算机技术 , 特别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已经为曾经定义为科学幻想的赛博朋克奠定了现实依据 , 只要这种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不停滞下来 , 赛博朋克始终就具备了为我们提供近未来的想象空间 , 甚至成为对人类社会近未来发展的一种展望 。
赛博空间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新世界赛博空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 从最初小说家们幻想出的虚拟世界变成了对互联网世界的实际指代 。众所周知 , 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 , 赛博空间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 甚至成为了现实世界的某种数据映射 。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 赛博朋克概念电影和小说当中经常出现的霓虹灯和日语标识就是来自时代的烙印 。在赛博朋克诞生的1980年代 , 正是日本泡沫经济最鼎盛的时候 。身怀巨资的日本企业纷纷在美国购置资产 。1989年 , 三菱地所公司以13.73亿美元的价格一举买下纽约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大楼 , 成为了这次泡沫达到顶峰的标志之一 。当时东京的土地总价几乎与美国等值 , 所以甚至出现“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狂言 。
反观当时的美国 , 经过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周期 , 美国经济逐渐走入低谷 。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 , 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 。此外 , 经常性支出趋向平衡 , 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 , 失业率也不断上升 , 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 。
投稿|当我们在谈论赛博空间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章图片

图/《攻壳机动队》 , 可以明显的看到图中的日本文化元素 , 但这张图的取景地实际上在香港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西方世界惊恐不已 。赛博朋克就起源于这个时代 , 因此也带有强烈的时代感:日语霓虹灯表达了对日本企业强势进入美国的恐惧、花里胡哨的科技表达了普通人面对科技浪潮的不安 , 低端生活则表达了民众对于未来的悲观看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