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名创优品,不想变老( 五 )


KKV、HARMAY等新零售品牌采取的几乎是同一思路——超过500平米的大店 , 海量SKU , 时尚潮流的店面设计……
投稿|名创优品,不想变老
文章图片

HARMAY上海新天地店 
名创优品大概率不会变成这样 , 消费者应该也不希望名创优品变成这样 , 毕竟它依然定位于“性价比”而非“潮流”或“高端” , 以及过于复杂而庞大的店型势必会限制名创优品的扩张速度 。
但是这不能成为名创优品在商业运营上失去想象力的理由 。
叶国富曾表示 , 2022年将是名创优品品牌战略升级的元年 , 名创优品品牌将紧扣他提出“兴趣消费”的主题 , 持续输出好看、好用、好玩的产品 。他还说 , 预计七成左右商品价格将保持稳定 , 三成产品将依据兴趣消费研发 , 并调整定价 , 带动业绩增长 , 并储备未来的“明星产品” 。
产品 , 或者更准确地说 , 新品 , 一直是叶国富最为看重的东西 。
当初在哎呀呀时代 , 叶国富曾凭一己之力推动总部供货模式改革 , 目的是实现快速推新;名创优品时代 , 集团上新能力依然了得 , 根据最新招股说明书 , MINISO品牌下平均每月推出约550个SKU , 而且名创优品似乎非常骄傲于这一能力 , 将它放在了招股书极其明显的位置 。
“上新”对于消费品牌来讲的确属于重要能力 , 但是时代变了 , “上新”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也发生了改变 。
2007年 , 当叶国富推行供货模式改革时 , 他坚定地认为吸引顾客的始终是产品本身 。“理论上看 , 新品每月推出一次 , 同一顾客每月只进店一次就足矣 。但若新品每周推出一次 , 同一顾客每月就可能光顾四次 。这就大幅提高了客流量 , 也极大地拉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这是他的想法 。
放在那个渠道和商品都十分单一的年代 , 这一逻辑并无错误 。但是在这个渠道多元、商品泛滥的新时代 , 这一逻辑显然不再奏效——除非创造出了爆品 , 不然产品本身不再能够起到强劲的引流效果;在新品爆炸的今天 , 单纯的“新”已经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用IP联名绑定社交和情绪价值或许是一种解法 , 但是执着于联名何尝不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它不敢摘下面具 , 让消费者看看自己到底是谁 。
所以除了朝海外与下沉市场扩张 , 以及通过IP联名造势 , 名创优品需要讲出新的故事 , 而这一故事不能是一个单线条的增长策略 , 而应是一套与时俱进的、逻辑严密的系统——究竟要靠什么引流?究竟要给消费者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是将“潮流”的标签贴在年轻人身上就是理解年轻人?如何真正用商品留住消费者?怎么样赢得消费者更多的时间?……
叶国富今年45岁 , 相较“平均90后”的新消费创始人 , 他已不再年轻 , 但是他依然带着名创优品奔跑在一条追赶年轻人的道路上——
【投稿|名创优品,不想变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