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忽悠”老板

【程序员如何“忽悠”老板】
程序员如何“忽悠”老板
文章图片
今天,客户端的两位同事要离职了,去一个创业团队,其实员工离职对我来说已经麻木了,不好意思的说,只有第一次看到二维团队的人离职的时候我很难过,甚至还哭了,但从那以后,移动团队的人撤了,我来成都了,好多好多的员工和前员工聚在一起吃饭,我们都会敬公司一杯,让我们在一起。也许呆久了,公司只是一个钱袋子,我们之间只不过是契约关系之间的游离,如果如此,那我该如何定义“团队”,当看到现在的二维团队,移动团队,我也试图调整自己不要用以前的眼光来衡量现在的团队,失去传承的团队只不过是一场回忆,所以我不太喜欢招人,因为一旦开始就意味着离去,所以每一次我都觉得这是我最后的一个团队,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在客户端两年多的时间,也很幸运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员工,所以他妈的又要增加一个回忆~

言归正传,其实我在很大的角度羡慕他们的选择,因为年轻,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成本,而且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喜欢的事情有价值,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机会,有一个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难能可贵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才华,有才华的往往也都怀才不遇而沉浮方土之间。想想我自己,工作最大的原因就是工资,而这更多的是一种羁绊而不是动力,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挑战没有成就但又不能离职,从这想,反而是在忽悠老板。本来是一句玩笑话在客户端的群里说了一下,借这个引子说说我对待工作的价值观吧,毕竟本立而道生,方可忽悠自如~。
对我来说,有两个典故是我工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是冯唐的《小通鉴》里面的故事战国时期,具体人物记不清楚了,大致是丞相和太子的马车撞在一起了,互相不让道。太子勃然大怒,说:“整个国家都是我父王的,你不就一个宰相,有什么牛逼的。”丞相说:“你将来最多也不过一国之君,如果不能礼贤下士,国家迟早灭亡,国家一旦忘了,你就什么也不是,而我有一身才华,去其他国家辅佐明君,照样好吃好喝,你说谁牛逼?”太子一听立马让路。结合公司,如果要想立足公司,你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不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功劳苦劳,更要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方,要不断的提高自己逼迫自己学习,才能在变故中找到新的机会,老板也不傻,肯定是看到你的各种优劣得失,一个愿忽悠,人家也得愿意也有,这年头哪还有傻子。假设公司明天倒闭了,你是有足够的钱今后衣食无忧呢,还是能写一份简历重新开始,还是立马不知所措愁眉苦脸,对多数人而言,公司就是一份工作,互不相欠,我们心理要有危机意识,怀里也得揣着一块板砖。因此虽然公司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有自信,这是靠我的能力,劳动赢得的价值,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如果有什么让你妥协了,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你还不够强大,要努力。
第二个是穆里尼奥和伊布的一则新闻,内容我没有考证,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真的。当年国米三冠王时,伊布说了一句“国米不是我的未来”,采访人员采访穆里尼奥(当时国米的主教练),提到这句话,问穆里尼奥怎么想。穆里尼奥说:“伊布拉希莫维奇是一名伟大的球员,但球员再大也大不过俱乐部。”在结合公司,工作十多年的研发经理离职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震惊,不过两年过去了,不是也一样吧,虽然可能我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了,但这种事情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影响,毕竟有品牌有销售有 推广,所以不要认为自己真的必不可少,得意忘形,你忽悠老板的时候也得掌握分寸,不要提一些引火烧身的意见,也不要提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求,甚至沉默是金。因此,很多情况下,我都会把我的意见写在记事本里,如果问我(这种机会不多),我就说一下看法,如果不问我就关闭不保存,虽然开始觉得可惜失望不是滋味,可久了也就习惯了,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两个典故相互矛盾又相得益彰,得意时不可忘形,失意时不可失意,对我而言,最大的苦恼是我和公司的价值观差别很大,而且我不想改变我的立场,我尊重工程师文化,虽然很多时候我心里反对公司的价值观,但我不会反抗。忽悠老板是一个技巧,在于你对公司文化的了解,以及对自己贡献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有什么能力让老板愿意被你忽悠,这个世界很现实,滥竽充数的多数情况是你没发现别人的能力而已,另外你还要仔细想想,你忽悠的是谁,你以为自己不求上进,混日子,天天上网打发时间,是在忽悠你的老板?对老板而已他损失的只是一点点的工资和千分之一的一个员工,而对你来说,你是那百分百的你在本色演出,也许你能忽悠一年三年五年,但最后你会发现你忽悠的是你自己,所以老板可以忽悠,但要做一个明白人。忽悠没有方法可寻,但求找到自己的忽悠之本。
最后,昨天听了搜狐视频态度这个栏目,里面慕容引刀说的一句话,如果我想混,就去一个大公司,忽悠老板拿工资,带薪休假,这样多轻松,我现在是自由职业,我深知我为此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今天休息,今天就没人给我钱,所以每一天我都努力的飞翔,因为一旦我停止了奋斗,我就会重重的摔倒地上。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让我们自己来选择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的“but,but,but”,这是一个美国人和我聊天时对中国人的看法,可能我在很大程度也属于典型的中国人,但我还是把这个故事送给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希望你做一个有梦就去追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