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的乡情

动笔之前想了很久,把脑子里的回忆捋了一捋,这一想就停搁了十几分钟,我大概只是想回忆一下小时候过年时的情形,却不小心陷落了进去。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的乡情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我的家在苏北的一个小县城,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而过年可以吃上平时吃不到的好饭好菜还有压岁钱可以买平时垂涎许久的玩具,自然是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节日。
进了腊月,这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有钱的人家早早就备好了年货,我父亲上街时不时的会带一些瓜子糖果回来,这是要藏好的,不然不用等过年就被我们几个馋鬼偷吃光了。听父亲说在我们还没记事的时候,即使是过年,吃的也比平时好不了多少,但那时我们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父亲便去同村一户杀猪的人家那里,赊了五斤猪肉,那就是过年里最好的一道菜了。
到了二十八,就要贴春联了,这时父亲总会给我几块钱差我去村边的杂货铺里买些红纸回来,家里的春联一直都是父亲自己写的。红纸买回来后再剪裁好,长的是对联,短的是横批,压上折痕,放在桌上,父亲则打开他的那本红色的小小的薄薄的万年历小册子,里面会有春联,找到适宜的之后父亲便抚平红纸,拿起毛笔饱蘸墨水,笔走龙蛇,一气呵成,虽然我这写的惊险,但其实我觉得父亲写的字还是不错的,如今看来,依然如此。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的乡情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包子,吃完晚饭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母亲在厨房里忙着炸团子(一种用萝卜丝合着面还有葱,揪出来的团子)炸酥肉,炸果子,虽然基本没我们什么事,但我们也守着油锅,等着那些出锅后的团子果子刚冷却一些,便要尝上几个,只不过小孩子没什么耐心,没等冷下来便伸手去抓,有时就会被烫的鬼喊鬼叫。
除夕之夜,晚饭之后母亲包了饺子等着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吃,我们那里也有守岁一说,只不过我是没守过,只等着母亲炒好了花生,吃了些再打开黑白电视机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便去睡觉了,因为第二天可是有“大事”要干。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我们早早起来给父母磕头请安,说上一句新年快乐,领了父母给的红包之后再吃上一碗昨晚母亲包的芹菜肉馅饺子,浑身都是暖洋洋的。写到此处忽然想起老舍先生的那篇《劳动最有滋味》,菜多肉少的饺子为什么最好吃,因为是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吃的满足,吃的心安。
父母给的红包大多都是五块钱的,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能有个百十来块钱的压岁钱算是非常可观了,但别高兴太早,这钱照例要被父母收了去代为“保管”的,只留个十几二十块钱,但那也是很满足的,可以买玩具枪还可以买许多的炮仗。不过这可算不得是什么“大事”,领了压岁钱之后,我们要约上几个小朋友,一人背一个空的书包,或者直接拎个口袋,开始挨家挨户要!花!子!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的乡情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所谓“要花子”就是小孩子挨家挨户拜年,然后主人家就会在你的书包或者口袋里装上几捧花生瓜子还有糖果,转了一圈下来,收获颇丰,“战利品”堆满了桌子,这是过年才有的乐事,干完了“大事”,大家就开始嬉闹玩耍,笑声此起彼伏,那些笑声,隔了这么多年,依然在我心中回荡。
过年的鞭炮声从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一直要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快乐,过了十五元宵节,这一年的春节算是正式落幕。
长大以后很少再有那种期待春节临近的心情了,再加上原有的老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现代化的小区楼房,生活越来越好,而我对于过年的记忆却一直停留在那个消逝的老村庄里,它停留在了过去的记忆中,与我渐行渐远。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的乡情】 #羽西X 红蕴新生#。活动传送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