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逐鹿世界的新一轮游戏品牌战打响

投稿|逐鹿世界的新一轮游戏品牌战打响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Gamewower
NPD Group的数据显示 , 1月电子游戏销售额同比下降2% , 至46.84亿美元 , 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滑 。与2021年全球主机/PC游戏内容市场陷入发展瓶颈相对应 , 一些老牌厂商接连翻车、口碑每况愈下 。
《2077》让CDPR在玩家的声讨中从良心到喊打 , 多年积累的声誉险些毁于一旦;育碧关于NFT的操作除了玩家的讥讽 , 甚引起员工质疑管理层“是否与 EA 竞争公众最讨厌的游戏工作室的头衔”;除了被收购的大新闻 , 暴雪隔三岔五爆出工作十余年的首席XX设计师离职 , 动视则是忙着《使命召唤:战区》公开自我检讨承认做砸了;EA《战地2042》退款请愿签名人数已经突破十六万 , 尚未有相关处理方案……
另一方面 , 从手游想要弯道超车 , 相对年轻的中国游戏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的过程中 , 迎来了新一轮的集体品牌升级 。去年完美游戏品牌标识升级为一颗永不止步“逗号” , 与用户继续“玩 , 在一起”;2019年提出“Spark More”后 , 去年年底推出了面向全球发行的品牌“Level Infinite”;新年刚复工 , 米哈游也公布了“HoYoverse”的沉浸式娱乐意愿 。
可以预见的是 , 在竞争全球化的浪潮下 , 中国头部游戏企业们都会加快自身的品牌打造和升级 , 弥补自身原本的缺失来适应市场需要 , 特别是在元宇宙的风吹之下 , 面对全球玩家 , 正确的品牌塑造和产品一样重要 , 来帮助企业聚拢核心用户 , 占得一席之地 。
新的空窗期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消息传出时 , 不少媒体把《魔兽世界》中巫妖王陨落“王权没有永恒”的台词作为了应景标题 。事实上在内容主导的游戏市场竞争中 , 即便是多年积累被玩家奉为圭臬的口碑厂商也时刻面临新品维稳的压力 , 一招不慎便有跌落神坛的风险 。
在玩法创新整体困难的背景下 , 口碑产品乃至得奖的年度佳作也往往是通过技术力、操控设计、叙事等部分综合营造的优异体验 , 这也导致了一旦出现某个热门的元素(比如肉鸽) , 大家都会反复使用 , 大同小异 。
现在面对市场天花板停滞和内容开发瓶颈的内外双重压力下 , 老牌企业为了生存需要出“昏招”导致口碑不佳 , 这种退步也给了新生代的后来者机会 。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 , 天下共逐之 。”中国游戏企业依靠手游赛道切入全球市场的竞争中 , 头部品牌的暂时衰退给予了新的跻身机会 。
而在新空窗期出现的背后 , 我们也能看到更多未来竞争中品牌构建必要性 , 游戏价值论认为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新老用户迭代、国内与国际视野的接轨以及包括元宇宙在内未来竞争的谋划 。
三个方面的推动以手游为例 , 对游戏市场的洗牌效应无需多谈 , 其发展也为行业带来了一大波人口红利 , 这些新生用户与传统游戏用户相比看待产品和企业品牌的角度和标准并不相同 。即对这些新用户或者说泛用户而言 , 传统厂商的招牌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 往往还是需要通过接触新的产品重新建立品牌认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