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12年来“最惨淡”的一年,电视机正在消亡?

智能电视|12年来“最惨淡”的一年,电视机正在消亡?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商隐社,作者丨灵竹,编辑丨齐马
春节假期回家,很多人的感受就是:像小时候那样坐下来认真看半天甚至一天电视,变得不太可能 。
爱优腾海量的电视节目,在移动端也能看,而且他们的VIP会员仅支持在手机、平板、电脑三端的视频软件上使用,并不支持电视端;而有线电视节目里,不是婆媳剧、抗日谍战剧等看起来有些“古早”的节目,就是小孩子的动画轰炸 。
即便坐下来看,还要考虑时间段和观看地,怎么说都不如手机、平板方便 。看电视时,聊天、打游戏、网购等随时会把目光拉回到移动设备 。
与之前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电视旁追剧的年代相比,现在愈发高清、大屏的电视似乎变得越来越尴尬 。
与这种尴尬相映衬的是,2021年是中国彩电行业艰难的一年,市场零售量规模达到12年来最低,跌破4000万大关为3835万台,同比下降13.8% 。对于彩电企业而言,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规模与利润的双重压力 。
这样的困境固然可以归结为彩电市场的“高度饱和”——2013年我国彩电百户拥有量超过115台/百户,而2021年达到了121.8台/百户 。
但除此之外,一个肉眼可见的现象是,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普及,电视愈加边缘化,甚至沦为客厅摆设,“家里的电视机已经很久没看了”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
当电视失去看的必要性,它是不是就走向消亡了?还是说,会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
 
1、从神坛陨落的电视机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女主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想为当时青春年少的母亲李焕英圆梦——买一台电视 。如此,母亲便将成为全厂第一个买电视的人,既是全厂的焦点,又有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的谈资 。
智能电视|12年来“最惨淡”的一年,电视机正在消亡?
文章图片

电影中,贾晓玲上演苦情戏,装作盲人,软磨硬泡地把电视买到了 。
撇开电影的情节,对于那个年代没有“主角光环”的人来说,买台电视并不像电影里那么顺利 。
我国电视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营天津无线电厂(七一二厂)利用国产电子管加上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来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以“北京牌”命名 。
当时“北京牌”产量有限,成本很高,每台售价接近700块,没多少人能触碰得到 。
后来我国也开启了彩电的试制,但由于片面强调“独立自主”,生产的彩电年产量不过千台 。当时实力雄厚的电子工业骨干厂主要为国防工业配套,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的基本都是技术薄弱的地方小厂,搞不起来大工业,产量和技术很难上去 。
真正开启电视规模化生产,还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现代化电视机生产流水线开始的 。
那时期正处于中日建交后不久的蜜月期,东芝、日立、三洋、松下等日本企业的彩电整机生产技术及零部件开始流向我国以天(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南(国营南京无线电厂)、海(上海电视机一厂)、北(北京牡丹电视机厂)为代表的电视机厂,全国引进的电视整机生产线就多达110条,后来调整为60多条 。

推荐阅读